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shēng dì huáng wán
生地黄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首。
生地黄、黄菊花、防风、枳壳、决明子、石决明、白芍药、茯神[1]。
为末和丸[1]。
研末为丸。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二方之生地黄丸主治肝虚而致的眉棱骨痛[1]。
每次9克,一日二次。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二方
生地两半,黄耆两半,防风1两,鹿茸1两,茯神1两,远志1两,瓜蒌仁1两,黄芩1两,人参1两2钱半,当归5钱,赤芍7钱半,蒲黄7钱半,戎盐7钱半,炙草7钱,车前子2两,滑石末2两。
蜜为丸服。
生干地黄12分,天门冬10分(去心),干姜6分,菟丝10分(酒渍2宿,焙干,别捣),石斛8分,当归6分,白术6分,甘草8分(炙),肉苁蓉7分,芍药6分,人参8分,玄参6分,麦门冬10分(去心),大黄8分,牛膝6分,紫菀6分,茯苓8分,防风6分,杏仁8分(去皮尖,熬),麻子仁8分,地骨皮6分,椒3分(去目汗)。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外台秘要》卷十七引《广济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二七方之生地黄丸功在补益养精,使人身体润,多情性。主治五劳、七伤、六极,八风、十二痹,消渴,心下积聚。
每服20丸,空腹酒送下,每日2次,渐加至30丸。
生干地黄1两,知母1两,栝楼根1两,乌梅肉(微炒)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土瓜根1两,五味子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弹子大。
食后及夜卧时以绵裹含1丸,咽津。
人参半两,防风半两,当归1两,川芎1两,生地黄1两,干白蒺藜(炒,去刺)1两,全蝎5尾。
上晒,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方之生地黄丸功在明目活血,消去瘀肉。
每服50丸,食后薄茶送下。
加羚羊角半两尤佳。
上以漆未纳地黄汁中,微火煎令可丸,如梧桐子大。
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四,名见《千金翼方》卷五方之生地黄丸主治血瘕。
每服3丸,食后酒送下。不知加之。
生肉癥者不可用。
《千金方衍义》:生地黄得干漆灰则寒而不滞,干漆灰得生地黄则威而不猛,真破瘕之专药。但须审元气可任者用之。
地黄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一师尼寡妇室女。乍寒乍热。肝脉弦长而出鱼际。用生地黄丸。附时珍月经辨李时珍曰。女人之经。一月一行。其...
。此定法也。彼不信,仍服前药,遂致不起。〔本〕生地黄丸许学士治一尼患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悸,或...
。此定法也。彼不信,仍服前药,遂致不起。〔本〕生地黄丸许学士治一尼患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悸,或...
草(三两)酥蜜(各一升)上纳蜜中煎如薄膏含咽之生地黄丸治消渴面黄咽燥短气除虚热补养地黄汁栝蒌汁(各三...
芦头)甘草(半钱。更煎二三沸。不计时候。温服。生地黄丸(出济生拔萃方)病患七八日后。两手脉。沉迟细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