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ěr zhēn
auricular needling[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auricular needl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uriculo-acupunctur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ar acupunctur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otopunctur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耳针:1.耳针疗法的简称;2.书名;3.针具名。
耳针指针刺耳廓特定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1]。耳针为耳针疗法的简称,又名耳穴疗法[2]。是以《黄帝内经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为理论基础,用针或其他手段刺激耳廓特定部位(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2]。针灸耳穴治病,以往仅有零星的记载,近代临床应用则有了突出的发展[2]。耳穴具有压痛和电阻较低的特点,并与一定的脏器相关,用于治疗病痛之外,还有诊断方面的价值[2]。针治时须选点准确,并严格消毒,以防感染[2]。也可应用药物贴压或皮内针埋藏法[2]。
耳针
耳针适用于黧黑斑、粉刺、疣、面游风、摄领疮、白驳风、酒渣鼻、粉花疮、油风、疮疡疖肿、针眼、近视、唇风、肥胖症等各种损容性疾病。
1.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用耳针;妇女怀孕期间应慎用耳针,禁用内生殖器、盆腔、内分泌、肾等耳穴。
消毒的毫针、揿针、三棱针,王不留行籽,2.5%碘酊,75%乙醇,消毒棉球,胶布,探针,镊子等。
耳郭常规消毒后,医者左手拇、示食二指固定耳郭,中指托着针刺部的耳背,右手拇、示二指持针,快速刺入或慢慢捻入,刺入2~3分即可。采用小幅度捻转手法,刺激强度应根据就医者的病情、体质而灵活掌握。若局部感应强烈可不行针。留针时间20~30min,慢性病、疼痛性疾病可适当延长。出针时左手托住耳背,右手起针,并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急性病症,两侧耳穴同用;慢性病症,每次用一侧耳郭穴位,两耳交替。
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固定耳郭,绷紧埋针处皮肤,右手用镊子夹住消毒的揿针针柄,轻轻刺入耳穴的皮内,刺入针体的2/3,用胶布固定。仅埋患侧单耳,必要时可埋双耳。每日自行按压3次,留针3~5d。
使用前,将王不留行籽用沸水烫洗后晒干,贮瓶中备用。压籽时,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小方块胶布中央,然后贴敷于耳穴上,每天就医者可自行按压数次,留置3~5d。
先按摩耳郭使其充血,严格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法快速刺入、退出,并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之少许出血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1.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针刺后针孔发红、肿胀应及时涂2.5%碘酊,或涂擦消炎抗菌类软膏,严重者加服抗生素,防止化脓性软骨膜炎的发生。
2.不可刺入耳软骨。
3.若发生晕针,其处理同一般晕针。
《耳针》为书名[1][2]。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某部《耳针》编写小组编[1][2]。本书初步总结了十余年来国内开展耳针疗法的实践和疗效,并附彩图12幅[1]。是学习和掌握耳针疗法较实用的书[1]。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
入经穴。气得温而易行也。今或投针于热汤中。亦此意耳。口温与体温微有不同。口温者。针头虽热而柄尚寒。...
入经络,气得温而易行也。今或投针于热汤中,亦此意耳。口温与体温微有不同,口温者针头虽热,而柄尚寒,...
之不幸令人夭客主人针之则不能欠甲乙经曰针太深令人耳无闻一日禁针一日针上关不得深鸠尾禁针灸水分禁针水...
入经络。气得温而易行也。今或投针于热汤中。亦此意耳。口温与体温微有不同。口温者。针头虽热而柄尚寒。...
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凡行火针。必先安慰病患。勿令惊惧。与灸略同而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