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本词条最后修订于2011/4/12 21:53:39
摘要:心理学名词·分离分离指暂时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性格或某种感觉,以期避免情绪苦恼。与神经症性否认同义。分离可能包括神游、癔症性转换反映、一种突然的毫无根据的优越感或漫不经心的态度,以及短期地否认自己的行为或感情。它也包括为了消除焦虑或苦恼而显得忙忙碌碌的行为、通过在舞台上表演来“安全”地表达本能欲望,以及为了麻木自己的不愉快感情而短暂地滥用某种药物或利用宗教的“欢乐”。分离比歪曲较易为别人理解,也比较体谅别人,较发泄来得短暂。
查看全文 [ 213字 ]
【摘要】介绍了流体动力色谱(HDC)和障碍色谱(SC)及其在生物、化工分离中的研究进展,着重于它们的分离原理、理论发展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与转化,引用52篇文献。【关键词】动力学液相色谱,流体动力色谱,障碍色谱,DNA分离,评述HydrodynamicChromatographyandSlalomChromatographyandTheirApplications LIJianJun,LiuPen
作者:刘小平,李湘南,徐海星 编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7502564039印次:1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5-2-1字数:499000版次:1a内容提要:中药分离工程是利用中药化学、现代分离技术、工程学等原理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过程进行研究,建立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中药提取分离方法,是研究制药工业(过程)中中药分离与纯化的工程技术学科。中药分离工程是制药工程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
摘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多肽类物质的提取分离与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法、电泳、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方法在肽类物质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多肽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对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多肽的研究,一直是药物开发的一个主要方向。生物体内已知的活性多肽主要是从内分泌腺组织器官、分泌细胞和体液中产生或获得的,生命活动中的细胞分化、神经激素递质调节、肿瘤病变、免疫调节等均与活性多肽密切相关。随着现代
【关键词】色谱固定相色谱法最初仅仅是作为一种分离手段,是根据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从而得到分离。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才开始把这种分离手段与检测系统连接起来,成为一种独特的分析方法,是几十年来分析化学中最富活力的领域之一,也是生命科学和制备化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手段。色谱的发明者,俄国植物学家M.S.Tsw
572651系列: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尺寸:小16开印张:11.25印次:1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5-7-1页数:164字数:262000印刷时间:2005/07/01版次:1内容提要: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是药品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本书按分离与纯化技术的类别,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药品生产中常用分离与纯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离原理、影响因素、典型设备及应用,并增加了各类分离与纯化技术的操作实训内容。
项技术研究的科学家遍及美国、日本、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瑞士等地。高速逆流色谱具有两大突出优点:1.聚四氟乙烯管中的固定相不需要载体,因而消除了气液色谱中由于使用载体而带来的吸附现象,特别适用于分离极性物质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2.由于其与一般色谱的分离方式不同,使其特别适用于制备性分离。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台普通的高速逆流色谱仪一次进样可达几十毫升,一次可分离近10g的样品。因此,在80年代
【摘要】目的研究4岁儿童对分离焦虑与死亡焦虑的认知。方法利用图画辅助程序对40名儿童进行了评定。结果儿童可以区分死亡焦虑和分离焦虑;4岁儿童对不同焦虑情景的强度评定是不同的。结论4岁儿童有焦虑,并且他们可以区分分离和死亡焦虑。【关键词】分离和死亡焦虑;图画辅助程序 Separationanddeathanxietydifferentiatedinfouryear-oldchildren LU
【摘要】从药液澄清、分离纯化和药液浓缩三个方面来介绍超滤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关键词】超滤膜分离技术;中药制剂;应用1864年Traube成功地制得了历史上第一张人造膜,20世纪30年代不同孔径的硝酸纤维超滤膜出现,日本开发出孔径为5~50nm的陶瓷超滤膜,并开发成功直径为1~2nm的陶瓷中空纤维超滤膜,在我国,超滤膜分离技术在70年代进行研究开发,80年代进入推广应用阶段。超过滤是在静
第十七章 血清载脂蛋白分离纯化及其鉴定 研究载脂蛋白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得到各种载脂蛋白的纯品,然而各种载脂蛋白的理化性质、分子量、氨基酸组成及其构象相差很大,因此必须根据各自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才能达到获得纯品的目的。有关文献报导,目前分离纯化载脂蛋白方法和仪器种类很多,而常用的方法包括四个步骤即:①分离脂蛋白;②脱脂获得脂蛋白中的载脂蛋白部分即ApoHDL、ApoVLDL、ApoL
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分离方法面临挑战:以中药药效物质精制为目标的分离体系,原料液浓度低,组分复杂,回收率要求较高,但现有的化工分离技术如蒸馏、萃取、结晶、吸附和离子交换等,是以浓度差为传质推动力实现待分离组分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往往难以满足上述分离体系的要求。 从现代分离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来看,针对上述问题,除了研究适用于中药药效物质分离的新技术外,利用已有的和新开发的分离技
内容提要:本文拟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来介绍多糖类手性固定相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对映异构体中的应用。对多糖类手性固定相类型、手性识别机理、影响手性拆分能力的因素以及制备分离过程中的样品溶解度问题等做了较为详实的阐述与讨论。 关键词:对映异构体手性制备(手性拆分)制备型液相正相模式 现实需求:手性药物的不同对映体往往显示出不同的药理学、毒理学及药代动力学性质,出于用药安全性考虑,药品监管部门要求对潜在
((湖北荆州师专化学系 434100)) ((武汉大学化学学院 430072))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固定相 冠醚 分离机理摘要介绍了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进展,重点对各种冠醚固定相的特征、应用和分离机理进行了评述。毛细管色谱柱自1956年发明以来,即以其快速、高效、高灵敏度等独特优点,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今,毛细管气相色谱已成为石油化工、医药生物、地质勘探、天然产物、轻工食品、能源环保等各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固定相 冠醚 分离机理摘要介绍了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进展,重点对各种冠醚固定相的特征、应用和分离机理进行了评述。毛细管色谱柱自1956年发明以来,即以其快速、高效、高灵敏度等独特优点,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今,毛细管气相色谱已成为石油化工、医药生物、地质勘探、天然产物、轻工食品、能源环保等各个领域对复杂混合物分离所不可缺少的分析手段。同时,由于固定相交联固化技术的发展,使色
管式离心机有GF、GQ两大系列,典型的如GQ系列澄清型管式离心机、GF系列液、液分离型管式离心机。GF—分离型:主要用于分离各种难分离的乳浊液,特别适用于二相密度差甚微的液、液分离(比重差大于0.1%),以及含有少量杂质的液、液、固三相分离。油品类的分离,变压器油,食用油脱水及脱蜡,透平油,生物柴油,煤焦油,润滑油,船舶燃料油,淬火油;各种糖浆剂的分离;全血分离--从全血中分离血浆、血球;生物制品
第一章引论(一)凝胶色谱的发展简史凝胶色谱是十几年前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液体色谱,是色谱中最新的分离技术之一.它的分离基础主要根据溶液中分子体积(流体力学体积)的大小.形象地来看,犹如对溶液中所有的组分按分子体积大小进行过筛,在很多情况下有独特的分离效果,因而在化学的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多孔性物质来按分子体积大小进行分离,在五十年前就已有报道.McBain用人造沸石成功地分离气体分子和
一。气相色谱法有哪些特点?答:气相色谱是色谱中的一种,就是用气体做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在分离分析方面,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高灵敏度:可检出10-10克的物质,可作超纯气体、高分子单体的痕迹量杂质分析和空气中微量毒物的分析。2、高选择性:可有效地分离性质极为相近的各种同分异构体和各种同位素。3、高效能:可把组分复杂的样品分离成单组分。4、速度快:一般分析、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有利于指导和控制生产。5
注射疫苗出现副作用,使用血液制品感染疾病,热销的生物制品紧急召回……这样的消息接连见诸报端。这在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首席科学家苏志国看来,出现上述问题的背后,可能都是生物分离纯化技术不过关在“捣鬼”。 “生物制药对纯度要求颇高,需要通过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将有害物质或杂质去除,但又不能破坏目标产物的活性,其过程十分复杂。”苏志国说,包括生物制药在内的生物技术各相关产业流程,到最后都绕不过
超滤技术在中药生产的应用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超滤用于中药分离的原理,以及在中药生产中主要应用。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同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膜分离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在中药生产现代化过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关键词超滤,中药,膜分离1前言中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瑰宝,它以自己独特的功效,在世界医学领域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中药以“标本兼治”见长,通过调理人体肺腑、协调器官功能,
【摘要】目的对流感病毒进行病原学监测,进一步了解流感病毒的变异特点,探索流感流行的规律。方法采集国家级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人的鼻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结果2004年共采集标本551份,分离出流感病毒65株,分离率11.81%,其中H3N2亚型53株;B型(Yamagata系)12株。2005年共采集标本926份,分离出流感病毒140株,分离率15.12%,其中H1N1亚型36株;
它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综述了不同蛋白质之间的性质存在差异或者改变条件是使之具有差异,利用一种同时多种性质差异,在兼顾收率和纯度的情况下,选择蛋白质提纯的方法。关键词:蛋白质分离纯化前言蛋白质在组织或细胞中一般都是以复杂的混合物形式存在,每种类型的细胞都含有成千种不同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分离和提纯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单独的或一套现成的方法能把任何
选择适当的展开剂是首要任务.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lt;己烷lt;苯lt;乙醚lt;THFlt;乙酸乙酯lt;丙酮lt;乙醇lt;甲醇使用单一溶剂,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往往使用混合溶剂通常使用一个高极性和低级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高极性的溶剂还有增加区分度的作用,常用的溶剂组合有: Petroleumether/Ethylacetate,petroleumet
。1950年朱达W.Juda试制出选择透过性能的离子交换膜,奠定了电渗析的实用化基础。1960年洛布(Loeb)和索里拉简(Sourirajan)首次研制成世界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非对称反渗透膜,这在膜分离技术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使膜分离技术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时代。其发展的历史大致为:20世纪30年代微孔过滤;40年代透析;50年代电渗析;60年代反渗透;70年代超滤和液膜;80年代气体分离
【摘要】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分离替考拉宁各主要组分的新方法。方法通过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缓冲液的浓度及pH、温度及电压的优化,选择最佳的分离条件。结果最佳分离条件硼酸盐∶磷酸二氢钠缓冲液(40mmol/L硼砂,10mmol/L磷酸二氢钠,用硼酸调节pH9.35,内含0.35%十二烷基硫酸钠);检测波长214nm,电压30kV,30℃,基线分离了替考拉宁的主要组分,并对所建立的新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
代高新工程技术正在不断地被借鉴到中药生产中来,一方面使中药生产更加符合传统的中医药理论,确保用药的质量要求,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现有中草药资源的利用率。笔者拟对几种研究和应用较多且发展前景广阔的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作一综述。1 中药提取分离的传统方法中药提取的传统方法包括浸渍法、渗漉法、改良明胶法、回流法等。其中水煎煮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传统方法存在较多的缺点:(1)煎煮法有效成份损失较多,尤其是水不溶性成
【摘要】海洋生物中活性物质丰富,本篇文章对国内外近3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分离提取到的萜类化合物以及糖苷类化合物进行了归纳,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这些新发现的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海藻、珊瑚、海绵以及一些海洋真菌等海洋生物中,主要以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结构型式存在;而糖苷类化合物在海藻、海绵、海参、海星等海洋生物中发现大部分以糖苷脂、甾体糖苷、萜类糖苷型式存在。【关键词】海洋生物萜类化合物糖苷类生
摘要: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环孢菌素的分离纯化进行研究,选择石油醚/丙酮/水(3:3:2V/V)为两相体系,计算环孢菌素A、B、C、D在两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以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进行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组份纯度。实验结果表明一次高速逆流色谱即可将环孢菌素粗品分离纯化,得到纯度98.5%以上的环孢菌素A、B、C、D单组份,收率达85%以上。关键词:高速逆流色谱;环孢菌素;
对色谱柱和HPLC系统均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传统HPLC柱的长度有一定的限度,理论塔板数也有限度。虽然人们试图通过减小硅胶微球的粒度以增加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但却导致难以承受的反压,为了获得满意分离而对分离条件的调整也爱到限制。色谱工作者一直试图用有限的人力和资金分离更多的样品,在产业界尤其突出。许多科学工作者也一直期望提高整个分离过程的速度,虽然实验室自动化HPLC系统已经实现了24h分离操
(CE)测定(E)1,2二苯乙烯不对称二羟化反应产物1,2二苯基乙二醇对映体过量(e.e.%)值的新方法.方法:以HPβCD为手性选择剂,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研究背景电解质浓度、pH值、环糊精浓度、分离电压、温度等参数对1,2二苯基乙二醇对映体分离的影响,同时对该合成样品进行光学纯度检查,并与HPLC测定结果作比较.结果:在200mmol/L硼酸缓冲液(pH=9.8),15mmol/LHPβCD,
让逆流色谱技术为中药现代化服务张天佑 摘要:逆流色谱技术是一种新颖的分离技术。它是不用任何固态支撑体的液液分配层析法,则能够完全排除支撑体导致的不可逆吸附和对样品的玷染、失活、变性等影响,能实现对复杂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高纯度制备量分离。本文概述了这一技术的特点、发展简史和应用情况,并就中药成分高纯度标样的制备、新药研究、高质量中间体生产和生产过程的质控等问题,对如何使此项技术为中药现代化服务提出了
I.概论 一、液相色谱理论发展简况 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溶于流动相(mobilephase)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ary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 色谱法最早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在1906年研究用碳酸钙分离植物色素时发现的,色谱
sis,CZE)。但他没有完全克服传统电泳的弊端。现在所说的毛细管电泳技术(CE)是由Jorgenson和Lukacs在1981年首先提出,他们使用了75mm的毛细管柱,用荧光检测器对多种组分实现了分离。1984年Terabe将胶束引入毛细管电泳,开创了毛细管电泳的重要分支: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1987年Hjerten等把传统的等电聚焦过程转移到毛细管内进行。同年,Cohen发表了毛
摘要:用超临界流体色谱击进行了黄酮醇异掏体的分离研究。考察了温度、压力、流动相组成、柱条件等对分离的影响。在实验的温度范围40~60℃和压力范围15~30MPa内.进组化合物都能得到很好的分离,流动相组成是影响色谱分离的最显著的因素,磷酸的加入大大改变了各物质的保留行为,考察了三种硅肢基质键合相对分离的影响,发现苯基柱用于这组异构体的分离最为合适。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色谱法,黄酮醇异构体,硅胶基质键
摘要:用超临界流体色谱击进行了黄酮醇异掏体的分离研究。考察了温度、压力、流动相组成、柱条件等对分离的影响。在实验的温度范围40~60℃和压力范围15~30MPa内.进组化合物都能得到很好的分离,流动相组成是影响色谱分离的最显著的因素,磷酸的加入大大改变了各物质的保留行为,考察了三种硅肢基质键合相对分离的影响,发现苯基柱用于这组异构体的分离最为合适。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色谱法,黄酮醇异构体,硅胶基质键
一、液相色谱理论发展简况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溶于流动相(mobilephase)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ary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色谱法最早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在1906年研究用碳酸钙分离植物色素时发现的,色谱法(Chromato
一、液相色谱理论发展简况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溶于流动相(mobilephase)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ary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色谱法最早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在1906年研究用碳酸钙分离植物色素时发现的,色谱法(Chromato
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目前已经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医学等有关领域广泛采用,不但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 一、基本理论 (一)分子筛效益 一个含有各种分子的样品溶液缓慢地流经凝胶色谱柱时,各分子在柱内同时进行着两种不同的运动:垂
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分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目前已经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医学等有关领域广泛采用,不但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一、基本理论(一)分子筛效益一个含有各种分子的样品溶液缓慢地流经凝胶色谱柱时,各分子在柱内同时进行着两种不同的运动:垂直向下的移动
【摘要】目的比较双向电泳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离人血清中蛋白质的效果。方法双向电泳直接分离人血清中的蛋白质;采用改进后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去除白蛋白的人血清样品。结果双向电泳图谱显示,样品在分子量为10k~20kDa可以分离出较清晰的蛋白质点,但在8000Da以下没有分离出清晰的蛋白质点,且在20kDa以上的蛋白质点,凝胶背景模糊不清。而采用改进后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摘要:对中国白酒中微生物(特殊功能菌)的发掘与应用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中国白酒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①利用甲醇的生丝微菌的发现与分离,可降低白酒中甲醇含量,还可利用其去除再利用水中的硝酸盐。②分离到了高乙醇浓度特殊环境中甲烷氧化菌,其应用方面范围广、潜力大。③从浓香型酒老窖中分离出一株产甲烷杆菌,开发出甲烷细菌与己酸菌共酵的二元发酵技术。④从泸州老窖泥中分离出产己
【关键词】冰毒,麻黄碱,毛细管微乳液电动色谱,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 摘要通过毛细管微乳液电动色谱10min内同时分离了安非他明、甲基安非他明、4,5亚甲基二氧基安非他明(MDA)和3甲氧基4,5亚甲基二氧基安非他明(MDMA)4种苯丙胺类毒品及其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去甲麻黄碱等麻黄生物碱杂质。比较了毛细管微乳液电动色谱和丁醇改进的胶束电动色谱模式对分离的影响,发现正丁
薄层色谱法(TLC)是较早应用于中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料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由于其操作简便、色谱结果直观、显色方法可选性大,兼具分离鉴定双重功能,还可作为HPLC选择色谱体系,预测分离的先导技术。而涉及的设备价格低廉,故应用较为广泛。但TLC亦有其缺陷,其色谱结果易受铺板质量、点样技术、展开剂配制、层析环境中展开剂的饱和度、环境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有时难于重复;显色又受均匀性、灵敏度、稳定
高效毛细管电泳(HPLC)亦即毛细管电泳(CE),是一种发展迅猛的新型的分离分析技术,与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相比,具有分析时间短,分离效率高,适应性广,检测限低,进样量小,溶剂消耗少,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近十多年来已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离子、有机化合物、药物的分离分析,在生物医药学领域倍受青睐。本文简要介绍HPLC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在化学药品分析、中药分析、生物制品分析研究方
动力学色谱(MECC)较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具有很多优点。MECC柱效高,流行平面没有谱带扩展,散热好,胶束本身处于动态,和离子接触多,分离效率高。由于应用的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不同,明显改变分离效果,加有机感性剂,可改变MECC选择性,从而大大提高分离效能。MECC除分析中性分子外,还可以分析离子。而且,MECC成本低,操作简单。 MECC为HPCE(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在M
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它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渗透性),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进行多次反复分配而实现分离。在色谱技术中,流动相为气体的叫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的叫液相色谱。固定相可以装在柱内,也可以做成薄层。前者叫柱色谱,后者叫薄层色谱。根据色谱法原理制成的仪器叫色谱仪,目前,主要有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色谱法的创始人是俄国的植物学家茨维特
分离和纯化: 上述提取法所得到的中草药提取液或提取物仍然是混合物,需进一步除去杂质,分离并进行精制。具体的方法随各中草药的性质不同而异,以后将通过实例加以叙述,此处只作一般原则性的讨论。 (一)溶剂分离法:一般是将上述总提取物,选用三、四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由低极性到高极性分步进行提取分离。水浸膏或乙醇浸膏常常为胶伏物,难以均匀分散在低极性溶剂中,故不能提取完全,可拌人适量惰性填充剂,如硅藻土或
溶原则这一原则是人们研究物质溶解过程时总结出来的规律,即溶质和溶剂在极性、官能团和化学性质等相似时,可以相互溶解。在研究气相色谱固定液和被分离物质之间的作用时,也应用了这一原理,即被分离物质和固定液的极性、结构、官能团相似时,二者的作用力强,保留时间就长。在分离同类型的混合物时只要他们的沸点有差别,使用和样品相同类型的固定液就可以得到良好的分离。但是该原则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效的,几不能不考虑具
溶原则这一原则是人们研究物质溶解过程时总结出来的规律,即溶质和溶剂在极性、官能团和化学性质等相似时,可以相互溶解。在研究气相色谱固定液和被分离物质之间的作用时,也应用了这一原理,即被分离物质和固定液的极性、结构、官能团相似时,二者的作用力强,保留时间就长。在分离同类型的混合物时只要他们的沸点有差别,使用和样品相同类型的固定液就可以得到良好的分离。但是该原则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效的,几不能不考虑具
随着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中药分离技术如两相萃取法、沉淀法、盐析法等已不能满足中药工业现代化的需求,因此在中药成分提取分离和纯化中采用了一些新的高分子材料和新的技术方法,其中高分子材料以大孔吸附树脂法在中药生产和开发中最受欢迎。吸附树脂是在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主要应用于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医药工业等领域中,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采用此法用于对一些中药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进行分离[
目的:探讨微乳薄层色谱法在分离鉴定黄酮类成分中的应用。方法:以6种SDS-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作为展开剂,通过聚酰胺薄层层析,分离和检测14种中药材、饮片及中成药的黄酮类成分,考察了微乳液类型、酸度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含水量75%(O/W型)微乳液-甲酸(9.5∶0.5)为适宜的展开剂。与常用展开剂比较,分离效果及检测灵敏度显著提高,且斑点圆而集中,Rf值高的组分亦无扩散现象。结论:
治疗作用相关的新成分等等。拆方试验时,供药效学试验用样品的制备通常采用临床常用的水煎煮制备方法,但是该法不能干篇一律地使用,宜按照处方组成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与治疗有关的药效学研究结果,采用适宜的提取、分离方法制备供拆方试验用的样品,以消除由于样品制备工艺不合理而导致的研究结果不准确。3.药效学评价指标的选择是拆方研究的关键如何建立与中医药理论相关的现代药效学模型、方法、指标是正确评价各拆方样品的关键
生命过程中参与蛋白的靶向、细胞识别及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等重要生理过程,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成了继DNA和蛋白之后又一重要课题而倍受人们的重视。因从生物体中可获得用于结构研究的寡糖量甚微,故寻求高效分离和高灵敏度检测手段成为必然。糖缀合物本身的紫外吸收很弱,对痕量糖的分析多采用衍生方法,使其有较强的紫外或荧光吸收以利于检测。有关测定微量糖的高校液相色谱(HPLC)衍生方法,近年陆续有报道,其中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