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gǔ gǔ gǔ zhé
股骨颈骨折儿童少见,由较强的暴力造成。有时骨折移位不大,或有嵌插,故常漏诊。根据骨折线部位可分为四型:①Ⅰ型:股骨头下骨折,②Ⅱ型:股骨颈中部横骨折,③Ⅲ型:股骨颈基底骨折,④Ⅳ型:粗隆间骨折。
股骨颈骨折部剪力小者,即骨折线与水平线角度小于50°者为稳定性骨折,愈合较好。闭合复位后外展、内旋髋关节,用双人字石膏裤固定3个月。粗隆间骨折作股骨下端或胫骨上端骨牵引即可。大于50°的不稳定性骨折,于闭合复位后需用内固定或加压固定针固定。
股骨上端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大粗隆为3岁、小粗隆为12岁;闭合年龄均为17岁。大粗隆内侧为臀小肌止点,外侧和顶部为臀中肌止点,小粗隆有髂腰肌止点。
股骨大粗隆撕脱骨折,常因臀中、小肌牵拉引起,但常与髋关节脱位同时发生,主要是由局部撞击引起的骨骺分离。一般骨折移位不严重。局部有明显压痛或皮下淤血,卧床休息即可愈合。
(见“股骨干骨折”条)。
股骨远端骨骺损伤是少见的损伤之一,多发生于8~14岁,其损伤可分为以下几种:
骨骺自骺板或其上方增殖细胞带滑脱,向前方移位,复位后骨骺发育不受影响。腘动脉及胫后神经于腘窝较为固定,伤后有时被向后移位之干骺端压迫,而产生患肢血运障碍或神经麻痹。体检若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被动运动时足趾及踝关节有剧痛症状者,应作腘窝部探查,以免产生缺血性挛缩或神经损伤性足下垂。
争取早期复位,用人字形石膏筒固定膝关节于45°屈曲位4周。陈旧性损伤未累及血管神经可行手法折断,并用胫骨上端骨牵引复位,若失败则切开复位。
系关节内骨折,一般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生长不受影响。移位较大,复位不成功者,应考虑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三周。
由于膝关节过度外展或内收,致使骺板受较大压力,造成局部早期闭合者,常于晚期出现膝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作截骨术矫形,若患儿年龄较小,可考虑用“U”形钉阻止对侧骨骺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