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mù xià
穴位 | 承泣 | ||
汉语拼音 | Chengqi | ||
罗马拼音 | Chengchi | ||
美国英译名 | Lacrimation Receiver 1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ST1 | |
日本 | 2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E4 | |
富耶氏 | E4 | ||
德国 | M4 | ||
英国 | S1 | ||
美国 |
承泣为经穴名(Chéngqì STl)[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鼷穴、面窌,面髎,目下,谿穴,鼠穴。属足阳明胃经[1]。承泣为阳蹻脉、任脉、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1]。承即承接,泣指眼泪,此穴在目下,故名承泣[1]。主治眼睑𥆧动,目赤肿痛,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白内障,夜盲,口眼㖞斜,迎风流泪,头痛眩晕,急慢性角膜炎,急、慢性结膜炎,翼状胬肉,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眶下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等。
《针灸甲乙经》:承泣,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
阳蹻脉、任脉、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
面[4]
标准定位:承泣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5][6]。
承泣在面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瞳孔直下。正坐仰靠,两目正视取穴[1]。
承泣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承泣穴的位置
承泣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承泣穴的位置(肌肉)
承泣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下睑板肌、下斜肌、下直肌。有眶下动、静脉的分支及眼动、静脉的分支。分布着眶下神经分支、动眼神经下支及面神经肌支。皮肤由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分布。针穿皮肤、皮下组织以后,可经下睑板肌入眶内的下斜肌和下直肌。前肌为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后二肌是横纹肌,为动眼神经下支支配。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一眶脂体→下斜肌[1]。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内眼球下直肌和下斜肌[6]。
浅层有眶下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颧支、眶下动脉分布;眶内有动眼神经和眼动脉分支分布[6]。
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动眼神经下支及面神经肌支,并有眶下动、静脉分支及眼动、静脉分支通过[2]。
承泣穴主治眼睑𥆧动,目赤肿痛,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白内障,夜盲,口眼㖞斜,迎风流泪,头痛眩晕,急慢性角膜炎,急、慢性结膜炎,翼状胬肉,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眶下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等。
承泣穴主治眼睑𥆧动、目赤肿痛、夜盲、口眼㖞斜、迎风流泪[6]。
承泣主要用于治疗眼及面部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夜盲、眼睑𥆧动、口眼斜、头痛眩晕,以及急慢性角膜炎、翼状胬肉、青光眼、白内障、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1]。
承泣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近视,远视,口眼㖞斜;以及急、慢性结膜炎,白内障,青光眼,斜视,视神经萎缩等[2]。
承泣穴主治眼睑𥆧动,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雀目,近视,口、面肌痉挛[7]。
五官科系统疾病:急慢性结膜炎,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夜盲症,睑缘炎,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眶下神经痛;
一般先嘱患者闭目,医者用手指轻轻固定眼球,针尖沿眶下壁缓慢直刺0.5~1.0寸,针感整个眼球发胀,忌大幅度提插捻转[1]。
直刺,嘱患者眼向上看,轻轻固定眼球,沿眶下壁缓缓刺入0.5~1寸,不宜过深。勿大幅度捻转提插,出针后局部压迫1~2分钟,以防出血[2]。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固定,右手持针紧靠眶下缘缓慢直刺或平刺0.5~0.8寸,不宜提插捻转,透向目内眦,局部有酸胀感,可致流泪[7]。
直刺0.5~0.8寸,左手推动眼球向上固定,右手持针沿眶下缘缓慢刺入,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或平刺0.5~0.8寸,透向目内眦,局部酸胀,可致流泪。 如果针刺过深或斜刺可刺伤视神经,当深达2寸时可通过神经管刺伤脑,造成严重后果。
注意:针刺时,应缓慢进针,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眶内出血[6]。出针时要迅速按压针孔,以防出血[7]。
《圣济总录》:只可针三分,深即令人目陷,陷即不治。医者应详明其局部解剖,针1寸可也。笔者曾多次针此穴深1寸,偶有出针后局部青瘀的皮下出血现象,待二三周后瘀退青消,皆未影响视力。自觉皮下出血应无大碍,仅有碍面部美观,过深刺中视神经实应戒之。[3]
禁灸[1]。
不宜灸[6]。
《针灸甲乙经》:目不明,泪出,目眩瞀,瞳子痒,远视䀮䀮,昏夜无见,目𥆧动与项口参相引,㖞僻口不能言,刺承泣。
《针灸大成》:主目冷泪出,上观,瞳子痒,远视䀮䀮,昏夜无见,目𥆧动与项口参相引,口眼㖞斜,口不能言,面叶叶牵动,眼赤痛,耳鸣耳聋。
《备急千金要方》:目𥆧动,与项口参相引。
《备急千金要方》:目不明,泪出,目眩瞢,瞳子痒,远视䀮䀮,昏夜无见,目𥆧动,与项口参相引。㖞僻口不能言。
《外台秘要》:禁不宜灸,无问多少,三日以后眼下大如拳,息肉长桃许大,至三十日即定,百日都不见物,或如升大。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禁不宜针,针之令人目乌色,可灸三壮,炷如大麦,忌如常法。
治疗近视:针刺承泣对治疗近视有较好疗效。选用30号1.5寸毫针,在承泣进针,以30°向睛明方向斜刺,当刺入1寸左右,眼区周围有酸胀感或流泪时,轻轻捣刺3~5次,留针10 min,出针后按压局部1~2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2~4个疗程。[7]
水散,虽不药而亦自愈矣。夫水病患,目下有卧蚕,而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
。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
蚕字。据灵论疾诊尺及水胀篇。无蚕字为是。盖因下文目下有卧蚕之语。而错误也。裹。灵枢。作窠。潘氏续焰云...
虽不药而亦自愈矣。@@@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而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
)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评热病论。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目下必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