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niú huáng qīng xīn wán
Niuhuang Qingxin Wan[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bezoar sedative pill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niuhuang qingxin pill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niuhuang qingxin wa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牛黄清心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九首。常用方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方,又称"局方牛黄清心丸"[1]。
牛黄清心丸中成药的主要成分为牛黄、当归、川芎、甘草、山药、黄芩、苦杏仁(炒)、大豆黄卷、大枣(去核)、白术(炒)、茯苓、桔梗、防风、柴胡、阿胶、干姜、白芍、人参、六神曲(炒)、肉桂、麦冬、白蔹、蒲黄(炒)、麝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羚羊角(用代用品)、朱砂、雄黄[1]。具有清心化痰,镇惊祛风的功效。用于风痰阻窍所致的头晕目眩、痰涎壅盛、神志混乱、言语不清及惊风抽搐、癫痫。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牛黄清心丸中成药的药典标准。
局方牛黄清心丸[2]。
大牛黄清心丸、牛黄丸
白芍药、麦门冬、黄芩、当归、防风、白术各一两半,柴胡、桔梗、川芎、茯苓、杏仁各一两二钱半,神曲、炒蒲黄、人参各二两半,羚羊角、麝香、冰片各一两,肉桂、炒大豆黄卷、炒阿胶各一两七钱半,白蔹、炮姜各七钱半,牛黄一两二钱,犀角二两,雄黄八钱,山药七两,甘草五两,金箔一千二百张(取四百张为衣),大枣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为膏)[2]。
上药为细末,炼蜜与枣膏为丸,每两作十丸[2]。
上除枣、杏仁、金箔、2角末及牛黄、雄黄、龙脑、麝香4味外,共为细末,入余药和匀,用炼蜜与枣膏为丸,每两作10丸,金箔为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之牛黄清心丸主治诸风缓纵不遂,语言謇涩,心神恍惚,怔忡健忘,头目眩冒,胸中烦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愦,及心气不足,惊悸悲忧,虚烦少眠,喜怒无时,或发狂癫,神情烦乱[2]。
主治诸风缓纵不随,语言蹇涩,心怔健忘,恍惚去来,头目眩冒,胸中烦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愦。又治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怕怖,悲忧惨戚,虚烦少睡,喜怒无时,或发狂颠,神情昏乱。小儿五痫天吊,急慢惊风,潮热发搐,头目仰视,或发痘疹,郁结不出,惊过昏迷,一切怪病。
每服一丸,食后温水化下[2]。
每服1丸,温水化下,食后服;小儿惊痫,酌量多少,竹叶汤温温化下。
大牛黄清心丸(《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牛黄丸(《医便》卷五)。《续医说》:《和剂局方》皆名医所集,可谓精矣,其间差舛者亦有之,且如牛黄清心丸一方,用药29味,药性寒热交错,殊不可晓。昔见老医云,此方止是黄芩、麝香、龙脑、羚羊角、牛黄、犀角、雄黄、蒲黄、金箔9味而已,自千山药以后21味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补虚门中山芋丸,当时不知何故,误作一方。以上载周密《癸辛杂志》,余始得此说,甚未以为然,及考诸方书,果信二方之合而为一也。
牛黄二分半,朱砂一钱半,黄连五钱,郁金二钱,黄芩、栀子仁各三钱[2]。
《痘疹世医心法》卷十一方之牛黄清心丸功能清热解毒,开窍醒神[2]。治心热神昏[2]。
胆南星一两,防风、黄连、雄黄各二钱,五倍子、玄参、天竺黄、桔梗、茯苓、茯神、当归、犀角、荆芥各一钱,冰片、珍珠、麝香各五分,牛黄、轻粉各三分[2]。
羚羊角(镑.另研.一两) 麝香(另研.一两) 龙脑(另研.一两) 人参(去芦.二两半) 蒲黄(二两半) 白茯苓(去皮.二钱半) 芎藭(一两六钱半) 柴胡(一两六钱半) 杏仁(另研.一两六钱半) 桔梗(一两六钱半) 防风(去芦.一两半) 白术(一两半) 白芍药(一两半) 麦门冬(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神曲(一两半) 当归(一两半) 阿胶(炒.一两七钱半) 大豆黄卷(一两七钱半) 肉桂(一两七钱半) 干姜(七钱半) 牛黄(另研.一两二钱) 犀角(另研.二两) 雄黄(另研 八钱) 金箔(一千二百箔) 甘草(五钱) 乾山药(十两) 白蔹(七钱半) 大枣(另研.一百个)
上除大枣、杏仁、金箔、羚羊角、犀角、麝香、龙脑、雄黄另研,余药别研为细末,入羚羊角等七味。入内再研和匀。将大枣煮熟去皮核,捣烂如泥。同炼蜜为丸,每一两作十丸,金箔为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之牛黄清心丸主治诸风缓纵不随,言语蹇涩,痰涎壅盛,心怔健忘,或发癫狂,并皆治之。
每服一丸,食后温水下。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万氏牛黄清心丸(《景岳全书》卷六十二)。
黄连(生)15克 黄芩 山栀仁各9克 郁金6克 辰砂4.5克 牛黄0.75克
共研细末,腊雪调面糊丸,如黍米大。
《痘疹心法》卷二十二之牛黄清心丸具有清热解毒,开窍安神之功效。治温邪内陷,热入心包,身热烦躁,神昏诂语;中风痰热内闭,神昏语謇,及小儿惊风,发热抽搐。
每服7~8丸,灯心汤下。
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降温作用 《中成药研究》1986(11):29~31,实验表明,本方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部位主要在脑干及大脑。能降低大鼠正常体温及酵母菌致热大鼠的体温,作用较强且持久,还能提高小鼠耐高温的能力,显着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其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既有显着镇静、镇惊、解热作用,又能提高小鼠耐高温、耐缺氧能力。
方用牛黄清心解毒,豁痰开窍为君;黄连,黄芩、山栀清热泻火为臣;郁金芳香开闭,朱砂寒凉重镇,用以开窍安神,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开窍安神之功。
《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牛胆南星1两,麝香5分,珍珠5分,冰片5分,黄连末2钱,防风末1钱,荆芥末1钱,五倍末1钱,桔梗末1钱,玄参1钱,茯神1钱,当归1钱,雄黄2钱,轻粉3分,天竺黄1钱,犀角末1钱。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之牛黄清心丸具有开关解热之功效。主治弄舌喉风,锁喉毒。初生于耳前听会穴,形如瘰疬,渐攻咽喉,肿塞疼痛,妨碍饮食。
每服1丸,用薄荷汤磨服。
牛黄3钱,羚羊角(勿经火,镑为末)3钱,茯苓3钱,白术(生用)3钱,桂心3钱,当归3钱,甘草3钱,麝香2钱,雄黄(炼,水飞净)2钱,龙胆钱半,人参5钱,犀角5钱。
《张氏医通》卷十三之牛黄清心丸主治初中风,痰涎壅盛,昏愦不省,语言蹇涩,瘈疭不遂,一切痰气闭塞证。
临用开化,沸汤、姜汤任下。
上药各取净末配匀,蜜和成剂,分作50丸,金箔为衣,待干蜡护。
《医略六书》:气虚痰热,热盛生风,故关窍闭塞,神昏不语焉。牛黄凉心豁痰,茯神安神渗湿,雄黄坠痰燥湿,白术健中燥湿,犀角、羚羊角清逆上之痰火,人参、当归益既伤之气血,麝香开窍,龙脑通关,甘草缓中泻火,少佐桂心,为寒因热用之向导,蜜丸甘润,金衣坠热,蜡护以完其气味也,沸汤化之以补中,姜汤下之以豁痰,务使气血调而脉自敛、痰火降而风自熄,神自清矣。原方品味冗杂故节之。
本方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牛黄清心丸”裁定。原方尚有防风、黄芩、麦门冬、白芍、柴胡、桔梗、杏仁、芎藭、阿胶、大豆黄卷、蒲黄、神曲、干姜、薯芋、大枣一十六味,因太冗杂,故去之。
西牛黄3钱,犀角尖(锉末)5钱,羚羊角(锉末)2钱5分,茯神3钱5分,当归身(酒洗,焙干)3钱7分5厘,川芎3钱5分,白芍(酒润,炒黄)3钱7分5厘,阿胶(蛤粉炒珠)4钱3分7厘,真神曲(炒)2钱5分,甘草(生用)1两2钱7分,柴胡3钱2分,防风3钱7分5厘,桔梗3钱2分,杏仁(去皮尖)3钱2分,黄芩3钱7分5厘,黄连4钱3分7厘,蒲黄3钱1分5厘,白蔹1钱9分,干姜1钱9分,肉桂4钱3分8厘,冰片2钱5分,麝香2钱5分,雄黄2钱,黑枣25枚(去皮核)。
《活人方》卷一之牛黄清心丸主治中风后气虚,事冗心劳,诸火内亢,风痰壅塞,神昏气乱,眩晕肢麻。
每服1丸,临睡灯心汤化下。
上为末,炼蜜为丸,1钱重,金箔为衣,腊丸封固。
牛黄清心丸(局方)
Niuhuang Qingxin Wan
牛黄25.7g、当归45g、川芎39g、甘草150g、山药210g、黄芩45g、炒苦杏仁37.5g、大豆黄卷57g、大枣90g、炒白术75g、茯苓48g、桔梗39g、防风45g、柴胡39g、阿胶51g、干姜25g、白芍75g、人参75g、六神曲(炒)75g、肉桂54g、麦冬44g、白蔹22.5g、蒲黄(炒)7.5g、人工麝香6.4g、冰片16.1g、水牛角浓缩粉28.5g、羚羊角28.4g、朱砂69.7g、雄黄24g
以上二十九味,除牛黄、人工麝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外,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羚羊角锉研成细粉;其余山药等二十二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人工麝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10g制成大蜜丸,或用水(加入4%炼蜜)泛丸,制得水丸,即得。
本品为红褐色的大蜜丸或水丸;气芳香,味微甜。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茯苓)。草酸钙簇晶直径18~32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有数个簇晶(白芍)。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炒白术)。草酸钙针晶束长24~50μm,存在于类圆形或椭圆形黏液细胞中(麦冬)。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甘草)。韧皮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黄芩)。联结乳管直径14~25μ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桔梗)。石细胞橙黄色,贝壳状,壁较厚,较宽一边纹孔明显(炒苦杏仁)。果皮表皮细胞黄棕色至红棕色,表面观多角形,断面观角质层厚约10μm(大枣)。种皮栅状细胞淡黄色,长45~80μm(大豆黄卷)。花粉粒黄色,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30μm,外壁有微细疣状突起(蒲黄)。不规则细小颗粒暗棕红色,有光泽,边缘暗黑色(朱砂)。不规则碎块金黄色或橙黄色,有光泽(雄黄)。不规则碎块灰白色或浅灰黄色,稍具光泽,表面有灰棕色色素颗粒,并有不规则纵长裂缝(水牛角浓缩粉)。
(2)取本品大蜜丸3g,剪碎,加硅藻土2g,研匀,或取水丸2g,研碎,加三氯甲烷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辛烷—乙酸乙酯—冰醋酸(15:7: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大蜜丸6g,剪碎,加硅藻土3g,研匀,或取水丸4g,研碎,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备用,滤渣挥干乙醚,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5ml微热使溶解,用盐酸调节pH值为1~2,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本品大蜜丸15g,剪碎,加硅藻土7g,研匀,或取水丸8g,研碎,加三氯甲烷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弃去三氯甲烷液,残渣挥去溶剂,加水饱和正丁醇5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加三倍量氨试液洗涤,分取正丁醇层,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皂苷Rb1对照品、人参皂苷Re对照品、人参皂苷Rg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65:35:10 )10℃以下放置12小时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取(鉴别](3)项下乙醚提取液,挥干乙醚,残渣加乙酸乙酯0.5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5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0.5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6~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清心化痰,镇惊祛风。用于风痰阻窍所致的头晕目眩、痰涎壅盛、神志混乱、言语不清及惊风抽搐、癫痫。
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水丸一次1.6g,一日1次。
孕妇慎用。
水丸 每20粒重1.6g;
大蜜丸 每丸重3g。
密封。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牛黄清心丸
大蜜丸:3g。
牛黄、麝香、黄芩、苦杏仁(炒)、茯苓、桔梗、朱砂、雄黄、羚羊角、水牛角浓缩粉、冰片、人参等28味。
清心化痰,镇惊祛风。 用于神志混乱,言语不清,痰涎壅盛,头晕目眩,癫痫惊风,痰迷心窍,痰火痰厥。
孕妇慎用。
每次1丸,每天1次。
,屡用辄效。如或不应,再用瓜霜紫雪丹,或新定牛黄清心丸,透热宣窍,功力尤胜。瓜霜紫雪丹白犀角羚羊角...
参校。可谓□矣。然其间差讹者。亦自不少。且以牛黄清心丸一方言之。凡用药三十九味。其间药味寒热讹杂。...
枪形∶主风热生痰发搐,先用抱龙丸,如未应,用牛黄清心丸。若传于脾肺,或过用风痰之药,而见一切诸症者...
而服之。若疮出尽,又已起发犹烦者,此内热也,牛黄清心丸主之。如肾热而躁者,必曾自利,轻则陈氏木香散...
(一粒)三诊神识渐清,壮热亦减,原方去石膏、牛黄清心丸,加连翘心、花粉、芦根。方左长夏酷热,炎威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