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xì mén
Xīmén PC4[中国针灸学词典]
xìmé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4[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C4[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穴位 | 郄门 | ||
汉语拼音 | Ximen | ||
罗马拼音 | Hsimen | ||
美国英译名 | Crooked Gate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PC4 | |
日本 | 4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MC4 | |
富耶氏 | |||
德国 | MH4 | ||
英国 | Cx4 | ||
美国 | EH4 |
郄门为经穴名[1](xìmén[2]PC4)。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厥阴心包经[1]。郄门是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1][2]。郄通隙,门即门户,此穴处于尺、桡二骨间隙,两侧如门,故名郄门[1]。郄门穴主要用于心神、血证疾患等:如心痛,心悸,五心烦热,胸痛,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失常,胸膜炎,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症,咳血,呕血,衄血,痔疮及乳腺炎,膈肌痉挛,臂神经痛,疔疮,胸胁痛,前臂痛,癫疾,癔症,惊恐畏人,心烦,久疟,久痔,心绞痛,精神病,乳腺炎,胃出血等。
《针灸甲乙经》:郄门,手心主郄,去腕五寸。
郄通隙,门即门户,此穴处于尺、桡二骨间隙,两侧如门,故名郄门[1]。
郄即孔隙,是气血聚会之所。门,人所出入处,意指门户。本穴为手厥阴之“郄”,在前臂两筋间,其穴深大,故名之。可与阴郄互参。[3]
郄门为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
前臂[4]
标准定位:郄门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2]。
郄门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1]。
郄门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5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5]。
曲泽穴在手厥阴心包经中的位置
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
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
曲泽穴在肘部的位置(肌肉)
仰掌,微屈腕,在腕横纹上5寸,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郄门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1]。
握拳,手外展,微屈肘时,显现两肌肌腱[6]。本穴在曲泽与大陵连线中点下1寸、两肌肌腱之间。若两手的一侧或双侧摸不到掌长肌肌腱,则以桡侧腕屈肌肌腱尺侧定位。
快速取穴:微屈腕握拳,曲池(屈肘成直角,先找到肘横纹终点,再找到肱骨外上踝,两者连线中点处即是曲池穴)与大陵(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上,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大陵穴)连线中点下1横指处即是郄门穴[7]。
郄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正中神经、指深屈肌、前臂骨间膜。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分布着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为正中神经,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皮肤由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双重分布。在皮下组织内除上述皮神经外,前臂正中静脉上行,注入肘正中静脉。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后,依序入肌层,直抵其深面的骨间膜。所经诸肌,除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外,其它均由正中神经支配。该神经的体表投影在:上肢外展90度,掌心向上时,从锁骨中点,经肱骨内上髁与肱二头肌腱连线中点,和腕前远纹中点的连线,该线由大圆肌下缘至腕前远纹中点的一段为该神经的体表投影。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指浅屈肌→指深屈肌→前臂骨间膜[1]。
皮肤→皮下组织→指浅屈肌→指深屈肌[8]。
浅层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和前臂正中静脉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干及其伴行的正中动脉经过,并有骨间前神经、骨间前动脉分布[8]。
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为正中神经,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并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通过[5]。
郄门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善治血证,心包属相火,心藏神,主血脉,故能凉血止血,宁心安神,治疗以上诸证[9]。
郄门穴针刺以治疗急性血证和心胸痛为主[9]。治疗急性心胸痛,针感向上;治疗手指麻木疼痛,针感向下;治疗肺心证,配太渊[9]。
郄门有宁神理气和血之功,主治心痛,心悸,衄血,呕血,咯血,胸痛,疔疮,痫证[3]。
郄门穴主要用于心神、血证疾患等:如心痛,心悸,五心烦热,胸痛,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失常,胸膜炎,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症,咳血,呕血,衄血,痔疮及乳腺炎,膈肌痉挛,臂神经痛,疔疮,胸胁痛,前臂痛,癫疾,癔症,惊恐畏人,心烦,久疟,久痔,心绞痛,精神病,乳腺炎,胃出血等。
郄门穴主要用于心神、血证疾患等:如心痛、心悸、五心烦热、胸痛、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失常、胸膜炎、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症、咳血、呕血、衄血、痔疮及乳腺炎、膈肌痉挛、臂神经痛、疔疮等[1]。
郄门穴主治心痛,心悸,呕血,衄血,胸胁痛,前臂痛,疔疮等[5]。
郄门穴主治心痛、胸痛、呕血、咳血、癫痫[8]。
郄门穴主治癫疾,癔症,惊恐畏人;心痛,心悸,心烦,胸痛;咳血,呕血,衄血;五心烦热,久疟,久痔,疔疮[6]。
1. 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悸;
3. 其它:乳腺炎,胸膜炎,胃出血等。
直刺0.5~0.8寸[1][6],局部有酸胀感[6],或有麻胀感向指端放散[6]。
注意:因郄门穴深层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故针刺时应注意避开血管[6]。
郄门配内关、曲泽,治心胸痛[6]。
郄门配三阳络、曲池,治呕血[6]。
郄门配大陵、郄门,治咳血[6]。
郄门配曲泽、大陵,治心痛[6]。
郄门配神门、心俞,有宁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悸,心绞痛。
郄门配膈俞,有宽胸利膈的作用,主治膈肌痉挛。
患者自己可用右手拇指按定左手郄门穴,然后左手腕向内转动45°再返回,以每分钟60次的速度重复该动作,按摩1分钟,可治心悸、心动过速、心绞痛等症[7]。
《针灸甲乙经》:心痛,衄,哕,呕血,惊恐畏人,神气不足,郄门主之。
《外台秘要》:心痛,衄,哕,呕血,惊恐畏人,神气不足。
《备急千金要方》:呕血,大陵及郄门主之。
《类经图翼》:主治呕血衄血,心痛呕哕惊恐,神气不足,久痔。
《针灸大成》:主呕血、衄血,心痛。
电针狗“郄门”部位,对急性实验性心肌梗死心外膜心电图有改善[1]。
针刺得气后,施以强而持久的捻转手法,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重复捻针2~3次,止痛效果好。
少量生理盐水注射患侧郄门穴,每日1次,也可每日2次。
针刺郄门穴,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率有调整作用。针刺郄门及胃俞穴,对实验家兔、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有恢复作用。表现在与对照组比较,心电图的STII、STavF段升高不显著。出针后ST段恢复较快。
针刺郄门穴对肺功能有调整作用,可改善开胸而引起的纵膈摆动。针刺郄门、曲池穴,对家兔实验性气胸的血氧饱和度有调整作用,可使动物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提高6.31%。针刺实验性气胸的家兔“郄门”,针后60分钟时的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明显增高[1]。另在开胸术中,看到手术侧虽有开放性气胸存在,肺脏萎缩,但动脉血氧分压升高,不致缺氧,仅二氧化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少阳并是足阳明五脉会又足太阳颧上循斜行承泣目瞳子四白巨来上齿出环唇口地仓行交互承浆下唇会灵枢第十篇云...
旁(迎香)纳太阳之脉。(睛明)下循鼻外。(承泣。四白。巨。)入上齿中。还出挟口。(地仓)环唇下交承浆...
胃之经兮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再下三分名四白,巨鼻孔旁八分。地仓侠吻四分近,大迎颔下寸三中,颊车耳...
约为是。太阳甲乙作大肠。下循鼻外滑氏云。历承泣、四白、巨。入上齿中入上。甲乙马志作上入。挟口环唇马云...
阳,通于春气。脾者,仓廪之本,荣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