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本词条最后修订于2009/12/11 7:21:25
摘要:《种福堂方》卷二方名润肠散组成鳖头灰5钱,五倍末5钱,伏龙肝5钱,生矾末5钱,赤石脂5钱,诃子肉各5钱(俱晒干)。主治痢后脱肛。用法用量葱汤洗净,掺于肠头上,频频换之。以愈为度。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扁鹊心书·神方》方名润肠散组成枳实(麸炒)1两,青皮1两,陈皮1两。主治老人气虚中风及产后大便不通。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煎7分,空心服。制备方法上为末。《医学纲目》卷二十三引朱丹溪方方名润肠散组成人参1钱,黄耆1钱,厚朴8分(炒),地黄7分,桃仁1钱,枳壳(炒)1钱,甘草少许(炙),锁阳2钱,苁蓉2钱,桃仁1钱。主治脾约。血虚肠燥,大便秘涩,小便如常,咽塞不通,食下便有痰出,脉涩。用法用量煮粥,入竹沥服之。《灵药秘方》卷下方名润肠散组成朴消1斤(童便2碗拌入,锅内炒干),雄猪大肠头尺许(晾取半干)。主治痔漏。用法用量将消研末入肠内,不拘多少,以塞满为度,两头线扎紧,略晒片时,入锅内炒焦黄色,研为细末。配痔漏大灵药服;外以纸捻蘸药插入管中。
查看全文 [ 433字 ]
治老人虚气、中风、产后大便不通。枳实(麸炒)青皮陈皮(各一两)共为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服。《扁鹊心书》宋窦材公元1127年—1279年
汤浸去皮尖炒黄,用去双仁者。恶黄芩、黄、葛根。治风寒亦有连皮尖用者,取其发散。甘,苦,温,有小毒。入手太阴肺。止嗽下气,清肺除热,润肠散结,杀虫疗疮。去头面之风邪,利胸膈之气逆。止心下之痛烦,平肺逆之喘急。奔豚惊痫悉疗,金疮香港脚亦治。咳逆上气,炒研入蜜熬膏,食前含化。(验方第一。)咳嗽寒热,脉弦紧,用童尿浸数日,研膏,再入童尿,煎膏服。(第二。)头面风肿,捣膏同鸡子黄敷帛上,浓裹之,干再上,七
润肠散∶治痢后脱肛。鳖头灰五倍末伏龙肝生矾末赤石脂诃子肉(各五钱俱晒干)上为极细末,葱汤洗净,掺于肠头上,频频换之,以愈为度。治脱肛方∶名倍矾煎。五倍子(三钱)白矾(少许)上为末,水一碗,煎汤洗之立效。若妇人产后脱肛,五倍子末掺之。缩肛散∶鳖头(一个)枯矾(三分)五倍子(三分)共研极细掺之。又∶用爬墙草煎汤温洗浸,肛随浸随缩上。此草地上生根,一路沿墙而上者,但有二种∶一种叶《种福堂公选良方》清叶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补气活血润肠通便剂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胃管内每日2次注入中药汤剂,每次100ml。结果8例患者在注入中药汤剂后24h开始有肠梗阻缓解征象,3~7天内痊愈,占33.3%,16例患者在注入中药汤剂48h后开始有肠梗阻缓解征象,9~14天内痊愈,占66.7%。结论经胃管内注入中药补气活血润肠通便剂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简便、经济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润肠通便中药有以下几种,且大多能代茶饮或作为食用。 大黄:清热解毒,泻热通便。 番泻叶:清热,通便,泄下。 杏仁:润肺化痰,宣肺理气,润肠通便。 肉苁蓉:补肾益精,润肠通便,缓下。 何首乌:补肾生血,润肠通便。 黑芝麻:补肾填精,润肠通便。 当归:活血补血,润肠通便。 蓖麻:滑肠通便。作者:不明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且易诱发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我院采用补肾健脾润肠通便法治疗老年性便秘5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0例病人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60~85岁,病程6个月~20年。 1.2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排便时间延长,3天以上1次,粪便干燥坚硬。(2)重者大便坚难,干
物组成】火麻仁、苦杏仁(去皮炒)、大黄、木香、陈皮、白芍。辅料为蜂蜜 【性状】本品为色软胶囊,内容物为深棕黄色粘稠状液体;气微香,味苦。 【作用类别】本品为便秘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与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药理作用】本品对正常小鼠及便秘模型小鼠有促排便,缓解便秘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粒,一日2次,年老,体弱者酌情减量使用。 【注意事项】 1.孕妇忌服。月经期慎
【摘要】目的研究通便胶囊的润肠通便作用。方法采用复方地芬诺酯造成小鼠便秘模型,观察通便胶囊对小鼠体重、小肠运动﹑排便的影响。结果通便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对照组的墨汁推进率分别为58.1%、50.0%、43.4%、69.7%,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32.6%(P<0.01或P<0.05)。高、中、低剂量组、对照组的粪便粒数及重量分别为25.7粒、25.0粒、21.6粒、25.9粒和0.60g、0.59
热秘是指由于胃肠积热,即燥热内结,耗伤津液,使大肠传导失润,大便干结引起的便秘,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其发病原因是素体阳盛,或多食辛辣之食物,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耗伤津液所致。本组采用一些养阴生津,润肠清热,行气除满等药物进行配伍,促使体内的津液滋生,肠道润泽,达致清热滑肠软坚通便的功效,自2009年以来,采用自拟滋阴润肠通便汤治疗热秘150例,获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0.05),差异无
【摘要】目的观察疏肝调胃润肠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诊断明确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疗程化治疗,治疗组45例根据疏肝调胃润肠治则运用自拟中药肠易激通便方治疗,对照组45例内服西药西沙必利片治疗,对两组的疗效和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7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润肠通便汤治疗各型便秘的疗效。方法结肠无力型便秘服用完整方,出口梗阻型患者服用改良方。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全组有效率60%(180/300),好转率40%(120/300),无效率0,总显效率100%。结论润肠通便汤对于各型便秘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便秘中西医结合疗效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不断升
苏子(一合去壳)新米(二合)煮粥食。润肠即通。《女科秘旨》清轮印禅师公元1771──公元1711年
味甘气平,性滑,入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足厥阴肝经。润肠胃之约涩,通经脉之结代。去壳,炒研用。《医学摘粹》
(东垣)用归尾羌,桃仁麻仁及大黄。(归尾、羌活、大黄各五钱,桃仁、火麻仁各一两,蜜丸。归尾、桃仁润燥活血,羌活散火搜风,大黄破结通幽,麻仁润肠利窍。)或加艽防皂角子,(风湿加秦艽、防风、皂角子烧存性研。皂子得湿则滑,善通便秘,艽、防治风。)风秘血秘善通肠。(治风燥、血燥致大汤秘。)《汤头歌诀》清汪昂公元1644-1911年
治大便秘涩,连日不通。麻子仁(一钱半,细研,用水浸,滤去皮,取浓汁)脂麻(半盏,微炒、研,用水浸,取浓上件煎数沸,入盐少许,如煎茶不得煎过,恣意饮之,以利为度,食前。《杨氏家藏方》宋杨倓公元960-1279年
熟地(四钱或八钱)山药(二钱)萸肉(二钱)枸杞(四钱)归身(三钱)生地(三钱)苁蓉(三钱酒洗)甘草(一钱)按∶上方主治大肠无血、大便燥结,其应甚捷。凡舌见白色而干燥,属肺脏火旺者,生金滋水饮加柴胡、黄芩主之。《临症验舌法》清杨云峰公元1917年
治风结血秘,胃中伏火。羌活归尾大黄(煨,各五钱)麻仁桃仁(去皮、尖,各一两)仁另研如泥,外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早白汤下五十丸,或加煨皂角仁亦妙。盖其性得湿则滑,滑则燥结自除。《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味甘,微咸,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经。滑秘涩而开结,泽枯槁而润燥。大便滑溏者勿服,入水四分之一,炼熟用。《医学摘粹》
治外无六经之形证,惟便溺阴隔者,当以此导之,老人尤宜。桃仁麻仁(各研成泥)大黄(酒煨,各一两五钱)当归尾白芍药升麻枳实(麸炒)陈皮(各五钱)生甘草人参(各三钱)木香槟榔(各二钱)除麻仁、桃仁外,为末,却入二仁泥,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温水食前下。《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东垣)治肠胃有伏火,大便秘涩。全不思食,风结血结。(风结即风秘,由风搏脏,传于大肠。或素有风病者,亦多秘。气秘,由气不升降。血秘,由亡血血虚,津液不热秘,由大肠热结。冷秘,由冷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津液不通,非燥粪也。仲景曰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曰阴结。李东垣曰∶实秘热秘,即阳结也,宜散之。虚秘冷秘,即阴结也,宜温之。)大黄归尾羌活(五钱)桃
大黄归尾羌活五钱桃仁(研)火麻仁(去壳)一两蜜丸。此以通为润,非专于清润也。伏火燥结,得涤荡而始清,不待润而燥自除矣。《医方论》清费伯雄公元1865年
(东垣)治肠胃有优火,大便秘涩,全不思食,风结血结(风结即风秘,由风搏肺脏,传入大肠,或素有风病者,亦多秘;气秘由气不升降;血秘由亡血血虚、津液不足;热秘由大肠热结;冷秘此热大黄归尾羌活(五钱)桃仁(研)大麻仁(去壳,一两。)蜜丸。一方有防风。风湿此手足阳明药也。归尾、桃仁润燥活血,羌活搜风散邪,大黄破结通幽,麻仁滑肠利窍。血则难用生本方加防风、皂角仁,蜜丸,名活血润燥丸∶治同(皂角得湿则滑,湿滑
治虚秘。归梢甘草生地火麻仁桃仁泥水煎服。《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大黄(湿纸包煨、锉)枳壳(去穣)当归(蜜炼)上三味,等分为末,蜜丸。每服二十丸或三十丸,汤下,量脏腑虚实多寡服之。缘为已用枯药后,痔头将欲焦枯,粪门迫急,恐大便坚难下,所以预服此药,令脏腑稀滑耳。《秘传外科方》
治一切风秘偏益虚人及老人津液内枯不得传送者凌霄花干天台乌药人葠皂荚子炒熟去粗皮各半两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丸不以时温水下至百丸亦不妨不损气以通为度《脚气治法总要》宋董汲公元960-1279年
治跌扑等症,或脾胃伏火,大肠干燥,或风热血结等症。麻子仁(一两)桃仁(一两,去皮尖)羌活当归尾大黄(煨)皂角刺秦艽(各五钱)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猪胆汁丸尤妙,每服三五十丸,食前白滚汤送下。凡怯弱人,先用猪胆导之,不通,宜补气血。《正体类要》明薛己公元1529年
味甘辛,气平,入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手少阴心、足厥阴肝经。润燥除湿,敛气宁神。《医学摘粹》
熟地(六两)杏仁(去皮、尖,炒)麻仁(各三两,以上三味俱杵膏)苏子荆子(各一两)枳壳(麸炒)橘红(各二两五钱)当归(三两)阿胶(炒)肉苁蓉(各一两五钱)为末,以前三味膏同杵千余下,仍加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白汤《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治发汗、利小便亡津液,大腑秘,老人虚人皆可服。肉苁蓉(酒浸,焙,二两)沉香(别研,一两)上为细末,用麻子仁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严氏济生方》宋·宝元严用和公元1253年
(即脾约丸)麻仁(十两,入百沸汤内泡浸一宿,次日曝干,砻之,粒粒皆完)大黄(四两,酒蒸)杏仁(一两二钱,去皮尖,炒)芍药(酒炒)枳实(麸炒)浓朴(姜汁炒,各三两)胃强脾弱,不能四布津液濡润大肠,后便燥结者,此方主之。润可以去燥,麻仁、杏仁、芍药是也;苦可以胜燥、枳实、浓朴、大黄是也。《医方考》明代吴昆公元1584年
治饮食劳倦,大便秘涩,或干燥,闭塞不通,全不思食,及风结、血秘,皆能闭塞也。润燥和血疏风,自然通利也。大黄(去皮)当归梢羌活(以上各五钱)桃仁(汤浸,去皮尖,一两)麻子仁(去皮取仁,一两二钱五分)上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白汤送下。《脾胃论》金元李东垣公元1249年[公元年起]11249
煮熟,用铜刀去皮去内黄,取白肉用。辛,温,无毒。和血润肠,祛风退热。瘰、肿毒、疮癣。《本草易读》清汪讱庵公元1644-1911年
甘微寒,润肠胃,补虚劳,解热毒。乳酥力稍逊,宜于血热枯燥之人。《本草分经》清姚澜公元1644-1911年
甘平无毒,兴阳道,益寿元,润肠安神。《外科全生集》清王洪绪公元1740年
甘温气香,醒脾开胃,解郁润肠,为芳香解郁润燥良药。其油可通津枯肠结,无火《药性切用》
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4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75.O%;两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专方治疗王氏等运用阿胶润肠散治疗便秘200例,结果200例中痊愈178例,占89%;好转19例,占9.5%;无效3例,占1.5%;总有效率98。5%。张氏运用张东岳经验方培元丹治疗便秘62例,结果治愈40例,好转17例,无效
幽门不通 证名。指因幽门不通所致的便秘。证见噎塞气阻,大便不通。《脾胃论》卷下:“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噎塞,气不得上下,治在幽门闭,大便难。”治以养血润肠通便,用通幽汤。参见大便秘结条。作者:
装瓶备用。每次10毫升,日2次。本方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用于气虚便秘。 (3)猪油蜜膏:猪油、蜂蜜各100克,分别用文火煎煮至沸,待凉,油蜜混合均匀即可。每次服5~10毫升,日2次。本方有滋阴养血润肠之效,用于阴血不足之便秘者。 (4)桑椹糖:白砂糖500克,放锅中加水少许,文火煎成粘稠状,入干桑椹末200克,调匀。继续煎熬至用铲挑起即成丝状,并且不粘手时,停火,将糖倒在涂有食用油的瓷盘中,待
便秘。因体气素亏,或因发汗、利小便耗伤津液,或病后元气未复,精亏血枯所致。《圣济总录·大小便门》:“或因病后重亡津液,或因老弱血气不足,是谓虚秘。”因气虚、气滞而致者,用厚朴丸等方。因津液耗伤者,宜润肠丸。《医学心悟·大便不通》:“若老人精血不足,新产妇人气血干枯,以致肠胃不润,此虚闭也,四物汤加松子仁、柏子仁、肉苁蓉、枸杞、人乳之类以润之,或以蜜煎导而通之。若气血两虚,则用八珍汤。”《金匮翼·便
装瓶备用。每次10毫升,日2次。本方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用于气虚便秘。 (3)猪油蜜膏:猪油、蜂蜜各100克,分别用文火煎煮至沸,待凉,油蜜混合均匀即可。每次服5~10毫升,日2次。本方有滋阴养血润肠之效,用于阴血不足之便秘者。 (4)桑椹糖:白砂糖500克,放锅中加水少许,文火煎成粘稠状,入干桑椹末200克,调匀。继续煎熬至用铲挑起即成丝状,并且不粘手时,停火,将糖倒在涂有食用油的瓷盘中,待
来源《温病条辨》增液汤。应用玄参甘、苦、咸,微寒,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生地甘,寒,功擅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二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滋阴润肠之功。心得运用增液承气汤配合润肠通便的仁类药物,如火麻仁、郁李仁等,治疗因肠燥津枯所致便秘的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滋阴润肠通便之效。(仝小林)D4作者:
血虚便秘小儿常常面唇爪甲苍白无华,自觉目眩心悸,大便干燥,努挣难下,舌质淡嫩,舌苔薄白,脉象细弱,指纹色淡。治以养血润肠通便。方选四物汤加减,药用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首乌、麻仁、枳壳、郁李仁、柏子仁。如有口干心烦,舌苔剥蚀,脉细数者,可加玄参、麦冬、丹皮、栀子等治疗。作者:不明
便秘之病机,与肺、肝、脾、肾有关。按虚实分类,实证有热结、气滞;虚证有气虚、阴虚、血虚、阳虚。便秘的治疗,虽以通为主,但属热结者,宜兼泻热,气滞宜行气导滞,气虚者益气润肠,血虚者,养血润燥,阳虚者用温肠通便之法。上述诸秘,有时单一独见,有时相兼并见,故多种治法,应随证灵活运用,如气虚和血虚便秘,往往相兼出现,治疗时,应根据气血偏虚程度,采用益气养血,润肠通便之法。气虚而兼阳虚者,则宜益气润肠,佐以
大肠液亏 病证名。指大肠津液不足之病证。与阴血不足或热病伤津有关。症见便秘或排便困难,兼见消瘦、皮肤干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可见于老年性便秘或习惯性便秘。治宜润肠通便。作者:
中药疗便秘 麻子仁丸:有润肠通便之效。方中麻仁润肠通便,大黄泄热通便,杏仁润肠降气,白芍养血敛阴,枳实破气消积,厚朴下气除满,适用于胃肠热盛型便秘。服麻子仁丸每次9g,每日l~2次。六磨汤:具有理气消滞通便的功效,方中木香、沉香、乌药行气降气,枳实、大黄、槟榔导滞通便。适用于气滞便秘。黄芪汤:具有补气润下的作用。方中黄芪补气,麻仁、白蜜润下,陈皮理气,适用于气虚便秘。润肠丸:具有养血滋阴、润肠通
咸寒,疗肾气虚竭,润肠胃生精液,阳事弱者不宜食,能生湿痰招风热,皮有毒头肉尤甚。脑治头风,损阳道。蹄通乳汁。悬蹄甲治痰喘疮痔。尾血治痘疮倒。腰子咸冷而通肾,治腰痛耳聋。《本草分经》清姚澜公元1644-1911年
味甘咸性温,无毒。入肾经。锁阳,强阴补精,壮阳润肠。养筋壮骨《辍耕录》云∶蚊龙遗精入地,久之则发起如荀,上丰下俭,绝类男阳,功与苁蓉相近,禁忌亦同。《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栝蒌仁,性润下气,味甘补肺。令垢涤郁开,伤寒结胸必用,俾火弭痰降,虚怯劳嗽当求,定喘润肺,利膈润肠,解渴生津,下乳止血。其蒌实通用,或同明矾制,或同蛤粉和,并主咳喘痰哮。主治(痘疹合参)开肺下气,宽胸膈止嗽定喘,惟宜痘后用,吐泻者禁之。《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一名圆眼甘,平,润。入手少阴、足太阴经血分。益脾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蒸熟细嚼,生津。膈满者禁用。过食润肠不助脾。核研末,敷金疮出血。同胡椒研末,汗出时擦之,治狐臭。《得配本草》清严西亭公元1644-1911年
麻仁丸(燥门)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润肠丸(燥门)降气散(气门)四磨汤(气门)六磨汤(气门)半硫丸(金液丹下)四顺清凉饮(燥门)通幽汤(燥门)固本丸(二冬膏下)蜜煎导(燥门)《张氏医通》清·康熙三十四年张璐公元1695年
凡病实热初然秘结者,脉实大而有力,宜以塞因通用之法,承气等汤通之可也。其病之久者,老人、虚人、及亡津之后,悉皆以润燥通幽之剂缓而图之,庶不有误,如润肠丸、通幽汤之属是也。《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公元15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