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rǔ tóu
mammary papillanipple[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乳头为经穴别名,即乳中[1]。《圣济总录》:“卒癫疾,灸两乳头三壮。”
穴位 | 乳中 | ||
汉语拼音 | Ruzhong | ||
罗马拼音 | Juchung | ||
美国英译名 | Center of Breast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ST17 | |
日本 | 17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E17 | |
富耶氏 | |||
德国 | M17 | ||
英国 | S17 | ||
美国 | St17 |
乳中为经穴名(Rǔzhōng ST17)[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1]。乳指乳头,中即正中,穴在乳头正中,故名乳中[1]。现代仅作胸腹部取穴标志[1]——两乳头之间作8寸[2]。《宋·徐秋夫鬼病十三穴歌》载乳中为十三鬼穴之一[3]。
《针灸甲乙经》:乳中,禁不可刺灸。
乳指乳头,中即正中,穴在乳头正中,故名乳中[1]。
乳即乳房。中,指中央。穴在乳头正中,故名。[4]
胸[5]
标准定位:乳中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6][7]。
乳中位于胸部,乳头中央[1]。
乳中位于乳头中央,不针灸,只作胸腹部输穴的定位标志——两乳头之间作8寸[2]。
乳中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乳中穴的位置
乳中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乳中穴的位置(肌肉)
乳头正中央。此穴不针不灸,只作为胸腹部取穴的定位标志。
乳中穴下为皮肤、输乳孔、输乳窦、输乳管、腺组织、胸大肌。分布着第四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及外侧皮支。乳房皮肤的神经分布来自锁骨上神经的分支及第3、4、5肋间神经前皮支的乳房内侧支和外侧皮支的乳房外侧支。该处皮肤还有汗腺、皮脂腺、平滑肌(以环形纤维为主)。交感神经纤维随外侧动脉和肋间动脉入乳房,分布于血管、平滑肌及腺组织。
乳中有调气醒神的作用。
治癫痫俱用灸,治目病则放血。朱丹溪曰:“乳房,阳明经气所经;乳头,厥阴肝气所经。”故本穴能治目病也。由此推之,治目病可并取光明,调月经可并取日月。但一般为取穴标准,禁忌针灸。[4]
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定位标志[7][8]。《针灸甲乙经》说:“禁不可针灸,灸剌之,不幸生蚀疮,疮中有脓血清汁者可治,疮中有息肉若蚀疮者死。”
现代仅作胸腹部取穴标志,禁刺灸[1]。
不针灸,只作胸腹部输穴的定位标志——两乳头之间作8寸[2]。
《针灸甲乙经》:禁不可灸刺,灸刺之,不幸生蚀疮,疮中有脓血清汁者可治。疮中有息肉,若蚀疮者死。
《备急千金要方》:乳中,禁不灸刺。
气囊里。针药所不及。灸肓募。随年壮。肓募二穴。从乳头。邪度至脐中。屈去半从乳下行度头。是穴。(千金)...
》)、天泽香(《内典宗曰∶薰陆即乳香,为其垂滴如乳头也。熔塌在地者为塌香,皆一也。时珍曰∶佛书谓之天...
有湿火挟肝阳逆络,或时疫、或伏邪聚结而成者,起时乳头肿硬,乳房红漫肿,恶寒身热,毛孔深陷,二、三日后...
麻汤治妒乳,亦洗浸淫黄烂热疮,痒疽湿阴蚀疮,小儿头疮。天麻草(即益母)五升,以水一斗半煎取一斗,随...
并足阳明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故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妇人不知调养,有伤冲任,且忿怒所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