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瘫痪(paralysis[1][2])为病证名[3]。又名瘫痪风[3]。见《外台秘要》卷十四。
《中医药学名词》(2004):瘫痪指肢体不能自主活动的表现[4]。
治宜审察病因,采用药物、针灸及推拿等综合疗法[3]。若一侧肢体偏废不用,称为偏枯,亦称半身不遂[3]。下肢瘫痪,属于半肢风的范围[3]。本病可见于中枢、周围神经的病变,如炎症、外伤、血管病变、中毒等[3]。
多由营卫俱虚,真气不能充于全身,邪气侵袭于半身偏虚之处所致[5]。
《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症见一侧上下肢偏废不用,或兼疼痛,久则患肢肌肉枯瘦,神志无异常变化[5]。
《黄帝内经灵枢·热病》:“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
《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谓偏枯不瘖能言,舌转灵活者易治,瘖不能言者难治[5]。
《类证治裁·中风》:“治偏枯,宜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从右引左,从左引右,使气血灌注,周流不息,莫如养血温经,补中汤少加附子,下七味地黄丸……营卫俱虚者,黄芪五物汤。膝骨软,加牛膝、虎骨;节软,加木瓜、当归。”
半身不遂(hemiplegia[1][2])为症状名[6]。中风病常见症之一[6]。一作半身不随,又名偏枯、偏风[6]。
《中医药学名词》(2004):半身不遂是指左侧或右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的表现[1]。
《中医药学名词》(2010):半身不遂又称偏枯,偏风,是指中脏腑之后出现以一侧肢体不能自主活动,或偏身瘫软不用,或肢体强痉而屈伸不利,或肢体麻木,甚则感觉完全丧失,口眼斜为主要表现的中风后遗症[2]。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
《类证治裁·中风》:“半身不遂,因气血不至,故痛痒不知。经曰:营虚则不仁,卫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
亦有先觉手足麻木,逐渐形成者,多由营卫先衰,络脉空虚,邪气乘虚而入,或因气虚血虚,或肾虚精气不足等所致[6]。
主症为一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可伴见口眼㖞斜,语言謇涩等症[6]。
治宜养血祛风、温经通络、益气活血、补肾益精等法[6]。选用大秦艽汤、大活络丹、小活络丹、补阳还五汤、八珍汤、地黄饮子等方[6]。并可配合针灸治疗[6]。本症常见于脑出血后遗症[6]。
左瘫右痪为病证名[7]。半身不遂之证,在左侧者称左瘫,在右侧者称右痪[7]。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属中风的范围[7]。
《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论偏枯,有发于左者,有发于右者,亦即左瘫右痪[7]。
后世有以左瘫属血虚而中,治以四物汤加祛风、活血、化痰药;右痪属气虚而中,治以四君子汤加祛风、化痰之品[7]。《寿世保元·中风》用上池饮统治左瘫右痪,辨其血虚为主或气虚为主,随证加减[7]。
半肢风为病证名[6]。指一侧上下肢或两下肢不能运动的疾患[6]。
半肢风:1.左侧或右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2.两下肢软弱,难于行动。
半肢风指左侧或右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见《医贯·中风论》)[6]。
半肢风指两下肢软弱,难于行动[6]。
多由肝肾精血亏损,或肾阴肾阳俱虚,筋骨失于濡养所致[6]。多属足三阴经虚证[6]。
《医贯·中风论》:“半肢风者……又有一等人,身半以上俱无恙,如平人。身半以下,软弱麻痹,小便或涩或自遗。”
多属足三阴经虚证[6]。治宜滋阴益精,补肾温阳[6]。用地黄饮子等方[6]。本病症可见于因外伤、炎症、肿瘤等所致的截瘫[6]。
厥、持续搏动性头痛、眩晕、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瘫痪和昏迷并抽搐、脸红与出汗、恶心与和呕吐、腹部绞痛...
厥、持续搏动性头痛、眩晕、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瘫痪和昏迷并抽搐、脸红与出汗、恶心与和呕吐、腹部绞痛...
困难、出汗伴皮肤潮红或湿冷、传导阻滞与心动过缓、瘫痪、昏迷、癫痫发作或死亡,无特异的拮抗剂可对抗IS...
困难、出汗伴皮肤潮红或湿冷、传导阻滞与心动过缓、瘫痪、昏迷、癫痫发作或死亡,无特异的拮抗剂可对抗IS...
厥、持续搏动性头痛、眩晕、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瘫痪和昏迷并抽搐、脸红与出汗、恶心与和呕吐、腹部绞痛...
贼邪之气不避肾主阳足则谓则阳而方大圣花蛇牛黄丸治瘫痪口眼斜。涎多语涩。筋骨无力。步履艰难。遍身疼痛。...
论曰瘫痪之辨。瘫则懈惰而不能收摄。痪则弛纵而不能制物。故其证四肢不举。筋脉关节无力。不可枝梧者。谓之...
和丸如弹子大。用汤化如稀面糊调服之。羌活汤治偏风瘫痪香港脚等疾。羌活(去芦头)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
治男妇一切风气攻注四肢,骨节疼痛、肢体顽麻、手足瘫痪、言语謇涩、筋脉拘挛,宜先服此药疏通气道,然后进...
闷,二便燥涩,肠风痔漏,腰膝酸疼,肢节顽麻,手足瘫痪,言语謇涩,一切诸风诸气,并皆治之。牛黄清心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