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本词条最后修订于2010/3/2 21:11:23
摘要:纤维蛋白溶解[现象]fibrinolysis简称纤溶。血纤维蛋白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元或纤维蛋白,能将其多肽链的赖氨酸结合部位切断使之溶解的现象。由此产生的分解产物为FDP。纤溶过程也称血液凝固的第四相。
查看全文 [ 101字 ]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凝血中形成的纤维蛋白,可经纤溶酶作用从精氨酸-赖氨酸键上分解成可溶性产物,使血栓溶解。纤维蛋白溶解药(fibrinolyticdrugs)激活纤溶酶而促进纤溶,也称溶栓药(thrombolyticdrugs),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对形成已久并已机化的血栓难以发挥作用。目前应用的纤溶药主要缺点是对纤维蛋白无特异性,诱发血栓溶解同时伴有严重出血。较新纤溶药t-PA,s
酸类似物显著地促进Glu-Plg的活性化,但与此相对,赖氨酸类似物阻碍了纤溶反应(纤维蛋白的分解),这是由于介于纤溶酶原链回环上的赖氨酸结合位点的Glu-Plg-纤维蛋白复合物的形成被阻抑了。在纤维蛋白溶解反应的局域性和纤溶反应的高效性上,血液中的Glu-Plg与纤维蛋白的结合以及由此带来的空间结构的变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纤溶酶原是由791个氨基酸构成的单链糖蛋白,构成糖约占分子量的2%。从N末端
2006年12月26日中华血液学杂志2006Vol.27No.9P.588-59213(苏州)为了研究不同白血病细胞系的纤溶活性,观察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下白血病细胞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和膜联蛋白Ⅱ(AnnexinⅡ)表达的影响。研究者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白血病细胞系NB4、SHI-1、K562、Jurkat、Raji细胞的纤溶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细
正常流动性,保证血管及排泄管道通畅。纤溶系统包括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以及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过程中有关的作用物、底物、激化物及抑制物。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心、脑血管病时存在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异常,凝血机能处于亢进状态,并伴有继发性纤溶系统改变。t-PA和PAI是纤溶系统主要启动物质的关键酶,主要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所以凝血机能的障碍也导致内皮细胞的损伤,t-PA可使纤溶酶原转
【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纤溶系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32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前后血浆UK抗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纤溶酶原激活物(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纤溶酶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抗原的变化。结果(1)UK静脉注射的作用持续时间较短,注射后1h和5h,分别有53.2%和93.7%的UK抗原从血浆中
2008年08月01日《中华消化杂志》-2007年27卷10期-682-684页医学空间(MEDcyber.com)8月1日消息,该项研究目的是研究蚯蚓纤溶酶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对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性和粘附分子CD44v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蚯蚓纤溶酶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增殖的影响;体外粘附实验观察蚯蚓纤溶酶对胃癌细胞MGC803
senaDS,KresowikTF,WiblinRT,etal.AssessingpatternsoftPAuseinacutestroke.Stroke,2002,33:354.6符民桂.蛇毒纤维蛋白溶解酶的研究进展.蛇志,1996,8(4):33-36.7刘晨光,魏香,刘万顺.血纤维蛋白水解酶的研究进展.生物工程进展,2001,21(2):20-23.8阮长耿,陈重坤,陈悦书.蝮蛇蛇毒纤溶酶对
非常显著性(P0.01),t-PA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重症肝炎组t-PA、PLG、PAI-Ⅰ、α2-PI、D-D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α2-PI与肝炎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键词重症肝炎纤维蛋白溶解肝功能RelationshipbetweenliverfunctionandfibrinolysissysteminseverehepatitisXiongChuanyinThePeople‘s
管事件的发生危险[3]。 血管内皮细胞是凝血、纤溶调控的中心。生理状态下的血管内皮细胞主要发挥抗凝活性,但当内皮细胞损伤时,将丧失凝血活性而发挥促凝活性。冠状动脉中血栓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病变局部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与凝血过程的失衡,导致心肌梗死或心绞痛。tPA、PAI1都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2,4]。内皮细胞是tPA的主要来源,tPA的释放是维持循环中血栓形成与溶解之间平衡的重要机制,是反映血管
5-4.5g/L)则可明显上调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且在mRNA、蛋白和活性水平趋势基本一致。3.0-6.0g/L的FDP均可明显下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蛋白和活性水平,1.5-6.0mg/ml的FDP均可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高表达。由此得出结论Fg、Fb和FDP可以通过影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引起纤溶活性降低,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设对照组32例应用尼莫地平40mg,每日3次,脑复康0.8g,每日3次。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纤溶酶100u,每日1次。每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7例,总有效率90.6%;对照组痊愈5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11例,总有效率75.0%。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一部分项目,以了解在肾小球疾病中的结果和意义。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和纤溶酶(Plm);用ELISA法测定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GN)、肾病综合征(NS)、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CRI)、慢性肾功能衰竭期(CRF)及狼疮性肾炎(LN)的结果与正常参考值相比
【摘要】测定蛇毒纤溶酶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研究蛇毒纤溶酶的急性毒性。方法小鼠单次静脉注射蛇毒纤溶酶,观察14天内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并计算出LD50。结果蛇毒纤溶酶的LD50为24783u/kg,95%可信限为21519~28823u/kg,中毒死亡时间集中在给药后48h,其毒性靶器官主要是胃、十二指肠、空肠、肺、胰。结论蛇毒纤维蛋白溶解酶具有纤溶药相同的毒性症状,有出血倾向。【关键词】蛇
【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和脑出血的凝血及纤溶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igma公司的CS—9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和快速凝集半定量法测定患者的凝血及纤溶功能指标。结果测定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FIB、TT水平升高,FDP、D—Dimer的检测水平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早期伴有凝血和纤溶指标的显著改变,提示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并且纤溶功能亢进,其中F
【摘要】目的为应用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急救提供治疗经验。方法总结分析2004~2005年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应用纤溶酶急救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4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经应用纤溶酶急救治疗,基本痊愈23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3例,恶化1例。总有效39例。结论患急性脑梗塞,急救应早期及时使用纤溶酶,预防、治疗后遗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纤溶酶 近几年来,我院应用纤溶
【摘要】目的评价纤溶酶与血塞通对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纤溶酶组(治疗组)与血塞通组(对照组)各42例,治疗15天,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3.8%,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显效率为28.5%,总有效为7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为P0.01和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低,显著优于对
【摘要】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方法收6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纤溶酶20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天1次,连用10d,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缺血性ST-T段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减少,心电图缺血性ST-T段均有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
【摘要】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川穹嗪静滴,口服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治疗7~14天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周后治疗组、对照组ESS评分、BI分别为65.31±20.33、60.34±20.72;48.3±29.33、41.3±23.42。2周后治疗组、对照组ESS
【摘要】目的观察纤溶酶联合通脉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发病6~24h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用纤溶酶200u加生理盐水250ml,通脉酯18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缓慢静滴,每日1次,连用14天。对照组58例单独应有通脉酯18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天。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有效率与对照组比均较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抗凝物质(anticoagulant)。血液在血管内能保持流动,除其他原因外,抗凝物质起了重要的作用。血管内又存在一些物质可使血纤维再分解,这些物质构成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fibrinloyticsystem)。 在生理止血中,血凝、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相互配合,既有效地防止了失血,又保持了血管内血流畅通。 (一)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
【摘要】血小板功能异常、纤溶活性降低是高血压病过程中重要的病理改变。本试验观察了高血压病不同辨证分型与血小板功能异常及纤溶活性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各辨证分型组患者TXB2、CD62P、PAI较正常组升高,tPA较正常组降低(P分别0.05,0.01)。瘀血阻络型危险因素积分与血浆TXB2、CD62P呈正相关(t=0.16,r=0.174);提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增强,纤溶活
5)。结论胃癌患者血浆中u-PA和u-PAR水平显著异常,可作为评估胃癌转移浸润的参考指标。【关键词】胃癌u-PAu-PAR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是近年来特别关注的纤溶因子,它们除了纤溶作用外,还参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细胞修复和组织重塑等过程。因此这两个因子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有关[1~3]。对于胃癌,许多学者应用RT-PCR技术研究了胃癌组织中u-PA和u
存在纤溶功能紊乱,TPA、PAI-1活性异常、比例失衡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t-PA促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加速纤溶蛋白溶解,防止血栓形成;而PAI-I主要作用是对抗t-PA,因此能够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促进血栓形成和止血。本研究发现,强化他汀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时的纤溶状态,有效改善血栓形成-纤溶的失衡状态。这可能是他汀类药物减少临床事件的机制之一。【参考文献】1孔宪明,高海青,张
【摘要】目的探讨置IUD出血多的治疗方法。方法以Hallberg1966年报道的月经量超过80ml者定为出血多,选择置IUD出血多患者226例,其中113例作观察组,用抗纤溶制剂(PAMBA)+抗生素(F.P.A)联合治疗;另外113例作为对照组,单用PAMBA或单用F.P.A治疗。均在月经期用药,连用7天,共行4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有效率。结果抗纤溶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组的有效率为50.44%,高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t-P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组明显上升,且接近正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三联疗法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起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中医药疗法;直肠滴注;凝血纤溶系统;GMP-140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而治愈率低为特点,且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发病年龄也出
2007年03月08日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Vol.7No.6P.407-4108(北京)为了探讨正常妊娠血脂代谢和凝血-纤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影响,探讨血脂代谢和凝血-纤溶活性变化在先兆子痫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规律产前检查的孕妇114例,分别于孕10~14周、20~24周及30~34周测定血脂水平及凝血相关指标,其中4例发生轻度先兆子痫(晚发型,发病孕周>34周)。
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血化瘀之功效,本研究旨在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和纤溶系统的影响,初步判断其抗脑缺血性损伤作用是否与降低血粘度和改变凝血、纤溶系统有关。实验结果显示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低、中剂量对血液和血浆粘度没有明显影响,高剂量时可降低高切及低切条件下的血液粘度,但同样剂量对血浆粘度没有影响。提示本样品对血液粘度的降低作用可能通过其增加血细胞的变形能力而产生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各
Blood,1February2005,Vol.105,No.3,pp.1102-1105.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纤溶系统的作用还未明确。近期,荷兰学者TonLisman等在一项针对DVT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对入选者做了血浆纤溶活力的测定。他们分别对421名DVT患者和469名对照者检测了包括组织因子诱导和tPA诱导的血块消散时间测定。结果发现随着纤溶活力的下降,DVT的危险性呈剂量依赖性
1基因剔除小鼠在移植了PAI-1基因抑制HT1080细胞后,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其肿瘤发生降低,生存时间延长,并且其肿瘤细胞的增生降低、血管生成降低以及细胞凋亡增加。此外PAI-1基因剔除小鼠在移植了PAI-1基因抑制HT1080细胞后,有5只小鼠未出现肿瘤发生。研究数据提示PAI-1能有抗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部分与纤溶酶激活和Fas/Fas-L介导的凋亡抑制相关,可用于未来的靶向治疗。作者:
cine》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中药丹参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I(AngII)的活性延缓肾小球的硬化。来自中国武汉的研究人员分析了不同浓度的丹参与AngII共同孵育大鼠肾小球膜细胞以后,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产生降低,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发现细胞内活性氧降低,ELISA研究显示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也减少,由此研究人员得出上述结论。作者:
%静脉推入,剩余剂量在超过60分钟时间内静脉滴注。用药过量: 过量后纤维蛋白原及其它凝血因子会减少。大部分情况下停用本药后,这些因子会生理性再生。如有严重出血,建议输新鲜血浆或鲜血,必要使可使用抗纤溶药物。注意事项出血倾向,最近或目前有严重的内出血,脑出血或近两个月内行颅内或脊柱内手术,最近(10日内)有严重的外伤或大手术,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胰腺炎禁用。 最近如有大血管穿
com)8月1日消息,该项研究目的是研究蚯蚓纤溶酶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对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性和粘附分子CD44v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蚯蚓纤溶酶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增殖的影响。体外粘附实验观察蚯蚓纤溶酶对胃癌细胞MGC803与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粘附性的影响。流式...作者:
2006年08月28日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Vol.27No.1P.25-2810(上海)为了探讨膀胱内灌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增强卡介苗(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研究者将208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术后随机分成5组,A组44例,定期膀胱内灌注BCG100~120mg+氨甲苯酸(PAMBA)0.1g+生理盐水,B组41例,灌注BCG50~60mg+PAMBA0.1g+生
2006年03月08日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Vol.14No.10P.843-84512(杭州)为了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BalthazarCT分级、血钙和血镁的关系。研究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u-PA和u-PAR.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u-PA和u-PAR与胰腺CT分级、血钙和血镁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患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Vol.26No.9P.551-553为了研究体外治疗性超声(ETUS)对正常人体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测定了正常人经ETUS作用前、后其血浆GMP-140、TXB2、t-PA及PAI-1含量的变化,并将经ETUS作用前、后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发现ETUS作用前,受试者GMP-140含量为(3.72±0.51)ng/ml,TXB2为(87.64±2.62)pg/ml,
据新华社讯 日本厚生劳动省近日发布的药品安全信息说,要警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类药物的副作用。日本近年来有多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这种药物后,因出现胸部大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而死亡。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1991年在日本上市。2005年10月,这种药物在日本获准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据介绍,患者脑梗死发作后3小时内注射这种药物,血栓就会被溶解,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但调查发现,
2005年12月26日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5Vol.4No.3P.221-22415(北京)为了观察不同尿激酶溶栓方案治疗肺栓塞后血液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与溶栓效果的关系。研究者用99Tcm-硫胶体制备放射性栓子,建立犬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注栓30min后用不同尿激酶溶栓方案溶栓,观察双肺放射性活度、栓子的溶解速率、凝血酶活性、凝血酶调节蛋白(TM)和D-二聚体的变化。实验结
2005年02月17日Blood,1February2005,Vol.105,No.3,pp.1102-1105.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纤溶系统的作用还未明确。近期,荷兰学者TonLisman等在一项针对DVT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对入选者做了血浆纤溶活力的测定。他们分别对421名DVT患者和469名对照者检测了包括组织因子诱导和tPA诱导的血块消散时间测定。结果发现随着纤溶活力的下降,DV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rt-PA)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塞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溶栓组予以rt-PA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予以脱水剂、钙离子拮抗剂等一般对症治疗。结果溶栓组予以rt-PA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溶栓组副作用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t-PA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病程,降低致
据新华社讯 日本厚生劳动省近日发布的药品安全信息说,要警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类药物的副作用。日本近年来有多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这种药物后,因出现胸部大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而死亡。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1991年在日本上市。2005年10月,这种药物在日本获准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据介绍,患者脑梗死发作后3小时内注射这种药物,血栓就会被溶解,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但调查发现,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它发病急,死亡率高。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是目前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应用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03年4月~2005年1月对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RT-PA静脉溶栓治疗,12例均为男性,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2±11)岁
2006年03月21日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Vol.28No.10P.714-71613(北京)为了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及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80例PTE患者(急性大面积PTE组20例、非大面积PTE组60例)、4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血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
2005年11月14日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Vol.23No.3P.191-19420(上海)为了探讨凝血因子和纤溶指标在病毒性肝炎和妊娠肝炎中的变化和意义,研究者将142例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中/重度、肝硬化和重症肝炎五组,妊娠肝炎35例,同步检测凝血因子V活性(FV:C)、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凝血因子X活性(FX:C)、纤溶酶活性(PL: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
2006年04月27日医业网9瑞典研究者在4月的《高血压》(Hypertension2006;47:686-691)杂志上报告,抗高血压药治疗可恢复因原发性高血压受损的受激纤维蛋白溶解的能力。Sahlgrenska大学医院的ThordisHrafnkelsdottir博士及其同事在以前的研究中显示,高血压患者急性相内皮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释放的能力受损。在当前的研究中,他们研究了
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炎性疾病,影响皮肤、关节、肾脏等器官。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血管炎是主要的病理变化[1]。复合物的沉积直接或间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坏[2],并可引起凝血-纤溶及血小板激活的异常[3]。 近年出现的分子标志物,如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D-二聚体(D-dimer,DD)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lateletα-granula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第35卷第10期中国研究者选用正常乳内动脉作为对照,分析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从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研究者收集我院血管外科行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剥脱术中获取的血管内膜或内-中膜标本20例,以及心脏外科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正常乳内动脉标本16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uPAR在斑块中的表达情
肪变和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汇管区渗出;血浆PAI-1活性和PAI-1/t-PA值较正常大鼠显著升高;应用理气化痰祛瘀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后,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和炎症活动程度显著改善,同时血浆PAI-1活性和PAI-1/t-PA值显著降低。可见PAI-1可能参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SH的发生发展,理气化痰祛瘀中药能调节PAI-1的分泌和纤溶系统平衡,防止NASH的进一步发展。作者:
2007年04月10日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Vol.22No.12P.758-7628(武汉)为了探讨活性氧(RO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醛固酮促进系膜细胞生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途径中的作用。研究者用醛固酮刺激大鼠肾脏系膜细胞。采用激光共聚焦检测系膜细胞内ROS水平。以貂肺上皮细胞(Mvllu)生长抑制MTT法检测上清中TGF-β1活性。然后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
三代蛇毒制剂,是采用单克隆抗体纯化技术从蝮蛇蛇毒中提取分离的天然蛋白酶并制成制剂,既能溶解纤维蛋白原又能溶解纤维蛋白,使之连续分解为可溶性的蛋白产物(FDP),这些碎片又有纤溶激活作用,最终产生纤维蛋白溶解效应并促使内源性tPA释放,产生溶栓功能及阻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并能降低血液粘度,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微循环。由于其特殊的底物特性,不影响凝血因子,出血倾向小,加之赛百组分单一,纯度高,具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Vol.26No.9P.551-553为了研究体外治疗性超声(ETUS)对正常人体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测定了正常人经ETUS作用前、后其血浆GMP-140、TXB2、t-PA及PAI-1含量的变化,并将经ETUS作用前、后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发现ETUS作用前,受试者GMP-140含量为(3.72±0.51)ng/ml,TXB2为(87.64±2.62)pg/ml,
近日,美国公布了微纤溶酶(microplasmin)治疗眼睛后部疾病的Ⅱb期试验6个月随访的结果。随访结果显示,微纤溶酶能消除眼后部疾病患者的基础疾病,从而减少玻璃体手术摘除率。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随机选择125例患者,在计划进行玻璃体摘除术前,在玻璃体内注射微纤溶酶3种剂量(25微克、75微克、125微克)或安慰剂,治疗7日,然后评估其安全性和疗效。结果显示:微纤溶酶最有效的剂量是125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