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循经传为病机[1] ,亦作巡经传。指伤寒病的发展顺着六经的次序传变,即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次序而传变[2][1] 。见《东垣十书》、《医学心悟》等书。六经的传变规律,一般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太阳病不愈,或传阳明,或传少阳;如病邪较重,正气不足,更可进一步传入太阴、少阴,以至厥阴。
《此事难知·太阳六传》:“太阳传阳明胃土者,名曰巡(循)经传,为发汗不彻,利小便,余邪不尽,透入于里也。”
《医学心悟·伤寒纲领》:“传经者,由太阳传阳明,由阳明传少阳,由少阳传太阴,由太阴传少阴,由少阴传厥阴。此名循经传也。”
参见:
传经指伤寒六经病的传变,病邪从一经传入另一经的证候[3]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论大全·辨张仲景伤寒论》:“盖风寒之初中人也,无常,或入于阴,或入于阳,皆无定体,非但始太阳终厥阴也。或自太阳始,日传一经,六日至厥阴,邪气衰不传而愈者,亦有不罢再传者,或有间经而传者,或有传至二三经而止者,或有终始只在一经者,或有越经而传者,或有初入太阳,不作郁热,便入少阴而成真阴证者,或有直中阴经而成寒证者。”《景岳全书·伤寒典·传经辨》:“伤寒传变不可以日数为拘,亦不可以次序为拘。如内经言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之类,盖言传经之大概,非谓凡患伤寒者必皆如此也。”病邪轻重,正气强弱,以及治疗得当与否,是传经与不传经的重要因素[3]。观察疾病的传经与否,决定于脉证有无变化[3]。六经传变,有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合病、并病、直中三阴等[3]。
】李杲曰。阳中之阳水。太阳是也。为三阳之首。能循经传。亦能越经传。阳中之阳土。阳明是也。夫阳明为中...
有里证者即宜下海阳中之阳水太阳是也为三阳之首能循经传亦能越经传阳中之阳土阳明是也阳明为中州之主主纳...
有里证者即宜下海阳中之阳水太阳是也为三阳之首能循经传亦能越经传阳中之阳土阳明是也阳明为中州之主主纳...
间者。此也。)其不两感于寒者。(此承上文而言。循经传入之证。初非两感于寒。要其病热已极。其治稍疏。...
疏豁,外受风邪,内食生冷,其疾即发。非若伤寒,循经传里之缓也。故不问内外因,总以炙草、姜、附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