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摘要】目的评价靶扫描在肺部孤立性结节(solitarypulmonary,S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6例SPN按规定程序扫描后,从诊断结果评分对比及X线征象的显示两方面进行评价。结果36例患者的诊断评分常规增强扫描为21.50,靶扫描24.58。在不同征象的显示上,靶扫描均高于薄层扫描。结论在诊断准确性方面及SPN的细节显示方面靶扫描优于常规CT和薄层扫描。 【关键词】靶扫描;孤立性结节;体
【摘要】目的探讨反角度CT扫描技术中扫描线的倾角问题及其称呼问题,确定一种能适用于各种椎体的扫描定位方法。方法将30例X线诊断椎弓崩裂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不同的扫描方法进行扫描,将扫描结果进行研究、对比、分析。结果以上关节凹与棘突连线为扫描基线组对椎弓显示最完整、全面。结论应以上关节凹与棘突连线为椎弓反角度CT扫描的扫描基线。反角度CT扫描应称为椎弓冠状位扫描。关键词椎弓反角度CTThere
生物芯片(DNA微阵列)荧光扫描仪中的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吴岚君(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100850) 所有的微阵列上的荧光须经荧光扫描装置来分析其上的荧光强度和分布,在这些装置中,激光共聚焦扫描仪具有优越的性能,能获取高质量的图像和数据,本文将分别介绍微阵列的相关特性和各种类型的微阵列扫描仪,激光共聚焦扫描仪的设计和关键特性,另外还将介绍一种已商品化的激光共聚焦荧光扫描装置。 微阵列是由分子整齐
生物芯片(DNA微阵列)荧光扫描仪中的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吴岚君(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100850) 所有的微阵列上的荧光须经荧光扫描装置来分析其上的荧光强度和分布,在这些装置中,激光共聚焦扫描仪具有优越的性能,能获取高质量的图像和数据,本文将分别介绍微阵列的相关特性和各种类型的微阵列扫描仪,激光共聚焦扫描仪的设计和关键特性,另外还将介绍一种已商品化的激光共聚焦荧光扫描装置。 微阵列是由分子整齐
【摘要】目的探讨对可塑性颈椎CT扫描架的研制及在颈椎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人体头、颈、胸部生理曲度特点,研制可塑性颈椎CT扫描架,利用可塑性颈椎CT扫描架对2000例颈椎病患者行CT检查,同时与不用者进行比较。结果利用可塑性颈椎CT扫描架行CT检查,患者舒适,对椎间盘显示清晰(P<0.01)。结论该检查方法可以更多地显示颈椎椎体,避免颈椎曲度异常假阳性,图像清晰。【关键词】可塑性;颈椎病;扫
【摘要】目的通过2种扫描方法的对比,探讨CT薄层扫描及窗口技术应用在可疑腔隙性脑梗死检查中的优越性。方法对经筛选46例疑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除进行常规检查外,又对可疑区进行薄层扫描加窗口技术应用。结果46例可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CT检查中,有38例可确诊,8例不能排除,在进行薄层扫描(2、3、5mm)及窗口技术应用后,46例均可确诊,确诊率为100%。结论对可疑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正确地运用CT
剂剂型(安瓿)急症剂量与给药方法生效速度最大作用时间效力维持时限毛花甙丙0.4mg(2ml)开始0.4mg小壶入,或20ml葡萄糖水稀释后,缓慢静注,必要时2~4h后再给0.2~0.4mg10min1/2~2h1~2d毒毛旋花甙 K0.25mg(1ml)开始0.25mg,用20ml葡萄糖水稀释,缓慢静注,必要时2~4h后再给0.125mg3~10min1h1~2d地高辛0.25mg(1
【摘要】目的:研究螺旋CT多期扫描和MRI对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47例,术前均行螺旋CT多期扫描和MRI检查。结果:原发性肝癌螺旋CT多期扫描确诊率94%,MRI平扫加顺磁增强确诊率100%。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和MRI均为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安全和有效的手段,后者比前者更优越。【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螺旋CT多期扫描;MRI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的多发病、常见病,最权威
【摘要】目的探讨反角度CT扫描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反角度CT扫描技术的认识。方法对12例腰腿痛患者行腰椎常规CT扫描和反角度CT扫描椎弓。结果经反角度扫描12例共36个椎弓均可显示由椎体、椎弓根、椎弓峡部、椎板及棘突构成的骨性椎管。反角度CT扫描诊断椎弓崩裂8例11个椎弓,在3例椎体滑脱中发现1例为假性滑脱;腰椎常规CT扫描诊断椎间盘突出5例、崩椎弓裂5例7个椎弓。结论反角度CT扫描
【摘要】目的选择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适宜扫描参数,初步探讨低剂量扫描发现肺结节的敏感性。方法A组24例患者行16排螺旋CT常规剂量(SD)与低剂量(LD1)扫描,B组25例患者行常规剂量与低剂量(LD2)扫描。CT扫描机采用Simens16排多层螺旋CT(Sensation16)。常规剂量扫描采用预设120emAs、床进24mm/圈(即螺距1),LD1扫描采用预设20emAs、床进24mm/
药品名称氯化铟[113mIn]拼音名Lühuayin[In]Zhusheye英文名INDIUM[113mIn]CHLORIDEINJECTION来源(分子式)与标准本品为氯化铟[113mIn]的无菌溶液。 铟[113mIn]是由锡[113Sn]衰变而得。将经过堆照制备的放射性四氯化锡[113Sn]溶液吸附在水合氧化锆交换柱上,即制成铟[113mIn]发生器。使用时,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灭菌的0
【摘要】0.05)。结论鼻窦CT可以用30mAs的低剂量CT扫描,而不影响图像的诊断质量。【关键词】鼻窦解剖变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低剂量Appliedvalueoflow-doseCTtodetectanatomicalvariantsofparanasalinadolescentpatientsXUEMin-na.DepartmentofRadiology,TheSecondHospitalo
原因: 1)药理作用:很多药物在应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其药理作用,可导致一些不良反应,例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粘膜出现瘀点,瘀斑,同时出现类肾腺上皮质功能亢进症。 2)药物的杂质:药物生产中可能混入微量高分子杂质,亦常渗入赋形剂等,如胶囊的染料常会引起固定性皮疹。青霉素过敏反应是因制品中含微量青霉素烯酸、青霉素噻唑酸及青霉素聚合物等物质引起的。 3)药物的
价影像检查在口腔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索合理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口腔癌46例(唇癌2例,牙龈癌8例,颊黏膜癌5例,舌癌24例,口底癌5例,硬腭癌2例),其中32例行CT扫描,14例行MRI扫描,将影像表现与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6例口腔癌中,呈浸润性生长的溃疡型病变22例,外生性生长的肿物型病变24例。CT扫描32例,明确显示病变27例,遗漏病变5例,
sanddifferenciation.【Keywords】skullfracture,basilar;Tomography,X-raycomputed;diagnosis随着CT机的更新换代,各种扫描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利用。常规头颅CT扫描显示颅底骨折效果不佳[1],困惑着临床治疗及法医学鉴定。本文对我院经CT常规检查可疑颅底骨折患者,进行薄层扫描高分辨重建,对两者所见分析、比较,以探讨薄层高
影像学的发展,脑囊虫病的定性、分期及定量诊断越来越准确但对本病的诊断尚存在一些困难,除依靠病史、症状和体征外,大部分病例必须通过囊虫免疫学诊断方法及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三种检查结果阳性检出率:血囊虫ELLSA(93.65%)、CT(82.85%),MRI(96.55%)[2]。 脑囊虫病理分期:根据Escobor[3]病理分期,可把囊虫结节分为4期,第1期为囊状期亦称存活期,囊液清晰透明,
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在解剖学上走行及意义完全不同,选择良好的CT参数,造影剂的注射方式和扫描延迟时间,能清楚的观察肝静脉、门静脉两系的正常、变异及病理情况。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它对消化道吸收的物质具有分解、合成、转变、储存、解毒的作用,并有吞噬以及分泌胆汁等的作用,因此它是最重要的实质性器官。肝和其他器官不同,具有两套静脉系统:肝静脉系和肝门静脉系,了解肝两套静脉系统的走行及变异对肝疾病的诊治有积
【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常规横断CT扫描与冠状CT扫描对头顶部外伤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头顶部外伤患者的CT资料,男8例,女1例,均先进行常规横断扫描后再进行冠状CT扫描。结果横断扫描发现骨折4例,可疑骨折2例。脑挫裂伤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挫裂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行冠状CT扫描后,除发现横断扫描征象外,2例可疑骨折确诊为骨折,3例横断扫描骨质无显著改变者发现顶骨外板骨折。结
期、平衡期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149/171(87.13%)、155/171(90.64%)、151/171(88.30%)。双期合计检出敏感性为94.15%,三期扫描定性准确性为97.66%。结论MSCT三期扫描可以充分反映肝脏转移瘤的血供特点,明显提高肝脏转移瘤检出的敏感性和定性准确性(χ2=5.963,P0.05)。关键词肝转移瘤体层X线计算机Theevaluationofmulti-slic
率分别为86%、67%和72%,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延迟期和门脉期,三期综合检出率达92%。结论SCT三期增强扫描能反映SHCC的血供变化特点,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小肝细胞癌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国内外的研究已表明,SCT三期增强扫描较增强后单期扫描可更好地显示SHCC病灶特征,且明显提高病灶的诊出率[1]。国内同行对SHCC在SCT三期表现的研究及根据不同时相的影像学表现
CT增强扫描是诊断技术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造影剂的强化,提高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的对比度,从而使病变显示更为清楚。少数CT平扫时不易辨认或境界不清的病变,强化后病变得以显示。造影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CT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造影剂应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对造影剂的要求也更高,从而更加受到医、技人员的关注。有关常用的离子型、
【摘要】目的探讨4排多层螺旋CT胸部常规参数的优化。方法利用两组不同常规扫描参数,即用8mm采集层厚、3.5mm螺距、8mm重建层厚(A组)和5mm采集层厚、6.0mm螺距、8mm重建层厚(B组)参数匹配,对30例胸部检查正常者,分别进行2次扫描,将获得的轴位图像质量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采集层厚5.0mm、螺距6.0mm、重建层厚8.0mm参数匹配较采集层厚8.0mm、螺距3.5mm、重建层厚
oma,PHC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致死率高,肝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1]。过去普通CT,对于小肝癌,特别是微小肝癌的检出仍有很大的困难,近十年来,特别是近年多层螺CT多期动态扫描的应用,使小肝癌及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和定性准确率有明显提高。本文就小肝癌螺旋CT诊断综述如下。1小肝癌(SHCC)的病理基础SHCC的定义尚未统一,中国肝癌病理协作组的标准是: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le
的血管,穿刺点以近心脏为好,笔者采用肘或桡静脉穿刺,成功后抽取欧苏碘海醇1ml做过敏试验,15~20min后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无不良反应者方可注入所需量。成人剂量为1.6~2.0ml/kg,小儿为1.0~1.5ml/kg;注射流速成人为2.5~3.5ml/s,小儿为1.5~2.0ml/s。连接高压注射器,先注入3~5ml欧苏碘海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漏观察,如无异常现象,再按照常规注入药物扫描
(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的完整CT资料,其中腺癌15例、鳞癌8例、小细胞癌3例、腺鳞癌2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3~73岁。主要症状:咳嗽17例,血痰10例,胸闷和胸痛9例,发热2例,无症状偶然体检发现3例。1.2扫描方法CT设备为GE公司LightspeedPlusSYS#CT99型四排螺旋CT机。所有病例均做常规CT平扫,层厚、间距均为10mm,从肺尖连续扫描致肺底。21例同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因其无创性、无电离辐射、对软组织较高分辨力、任意角度三维断层扫描、信息获得多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增强MR扫描对增加颅脑病变组织的对比度、获得更多鉴别诊断信息已成为临床常用检查手段[1,2]。在颅脑增强MR扫描中护理工作保障和配合也起重要作用。2005年5月~2006年9月我院共做颅脑增强MR扫描58例,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患者中,男
扫描。一般都是先作平扫。 (二)造影增强扫描 是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如60%~76%泛影葡胺60ml后再行扫描的方法。血内碘浓度增高后,器官与病变内碘的浓度可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可能使病变显影更为清楚。方法分团注法、静滴法和静注与静滴法几种。 (三)造影扫描 是先作器官或结构的造影,然后再行扫描的方法。例如向脑池内注入碘曲仑8~10ml或注入空气4~6ml行脑池造影再行扫描,称之为脑
技术的迅速发展,仪器设备也逐步向精确、安全、可靠及自动化方向发展,以往头颅平片、蝶鞍X线检查一直是诊断垂体瘤的主要X线诊断方法之一。70年代以来CT机的问世取代了传统普通头颅X线检查,高分辨率的CT扫描检查垂体病变已被广泛的应用。据文献报道,脑垂体病变其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0%左右,多见于青年女性,垂体CT扫描方法与常规脑CT扫描有所不同,其扫描方法的适当与否对诊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垂体扫描应以冠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pdf)[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12例周围型小肺癌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后对病灶区域加薄层扫描,8例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薄层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扫描,具体是空泡征(4/2)、小结节堆砌征(5/3)、支气管充气征(3/1)、分叶征(7/4)、毛刺征(9/5)、胸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移床扫描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优势。方法使用PhilipsGyroscanIntera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配置的全脊柱相控阵线圈,对160例脊柱外伤患者进行移床全脊柱扫描。结果160例均获得满意的全脊柱影像,对外伤的部位、脊髓损伤程度一目了然。结论磁共振移床扫描为全面观察脊柱外伤情况提供了可能,是脊柱外伤、尤其是多发脊柱外伤的首选检查。它为诊断定位及手术治疗提供
的方法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存在差异。随着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广泛应用,经螺旋CT检出的小肝细胞癌(简称SHCC)日益增加,CT表现也更加多样,CT定性诊断的难度也随之增高。多数学者认为小肝细胞癌的血供主要来自肝动脉。但SHCC在其形成和增长的过程中血供形式可出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这就造成了SHCC在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多样性。从理论上讲,典型的小肝癌平扫应表现为低或等密度,动脉期表现为高密
要】目的探讨双能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DSA)技术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例做颅底颈部脑血管CTDSA病例,通过扫描前训练、缩短扫描时间以减少患者运动,取得增强前后位置一致的横断图像。采用CT机自带的软件进行图像减影处理。采用减影后的图像进行三维后处理。结果20例患者头颈部血管减影成功,取得了良好的血管减影图像。结论科学的CTDSA检查技术可获得良好的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减影图像。【关键词】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手推注射法Gd-DTPA动态增强MRI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6例(21个病灶)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小肝癌MR扫描资料,包括平扫及人工手推法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平扫T2WI多呈高信号,T1WI多呈低信号,少数呈等或高信号。23.81%可见假包膜。MRI平扫与动态增强对小肝癌诊断的准确率分别66.67%和95.24%(P0.05)。结论人工手推法Gd-DTPA动态增强较平扫MR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西约克郡的布拉德福皇家医院配备了世界上速度最快并未最为先进的CT扫描仪,能够获取堪称完美的患者器官3D图像,同时允许患者在做X射线扫描时看电视,以放松身心。这台CT扫描仪造价60万英镑(约合91万美元),是一项具有革命性的医疗技术。它每天可以进行50次扫描,相比之下,此前的机器每天只能进行35次扫描。这台先进的CT扫描仪装有一台电视机,为接受检查的儿童等患者播放能够让他们放松身
【摘要】目的探讨鼻咽部增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诊断鼻咽癌侵犯颅底的价值。方法将经病理学检验证实的102例鼻咽癌的多层螺旋CT增强轴位扫描与多平面重建的颅底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2例鼻咽癌中,64例(62.8%)经两种方法均未见颅底侵犯;6例(5.9%)轴位扫描未见颅底异常,而经多平面重建发现其受侵犯;7例(6.9%)轴位可疑颅底侵犯,而经多平面重建肯定侵犯5例,排除2例;轴位扫描显示海绵窦
lowdosespiralCT;computedtomography近年来,意外伤害事故逐年增多,在这些外伤患者中以胸外伤为主者又占相当的比例,对胸外伤的诊断,CT检查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但常规剂量的CT扫描存在辐射量大的特点,且重症患者椐病情需要二次或者更多次的检查,会对其健康造成危害。本研究探讨低辐射剂量螺旋CT在胸外伤诊断中的应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胸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12
【摘要】0.05)。结论在16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中,采用15mAs扫描,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同时有效降低放射剂量,保护病人。【关键词】肺;低剂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0.05).ConclusionSelecting15mAsinlow-does16slicehelicalCTscanninginlungs,mayguaranteetheimagequalityandlowdosetopro
药品名称胶体磷酸铟[113mIn]拼音名Jiaotilinsuanyin[113mIn]Zhusheye英文名COLLOIDALINDIUM[113mIn]PHOSPHATEINJECTION来源(分子式)与标准本品为磷酸铟[113In]的无菌溶液。 【制法】 临用前,在无菌操作的条件下,将所附磷酸盐缓冲液1ml滴入氯化铟[113In]注射液5ml中,充分振摇,即得。性状 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过对SES序列的参数进行合理的修改,可在16~20s实现10层以上的全脏器扫描,实现了多时相动态扫描技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02年以来利用这种扫描技术扫描腹部脏器疾病患者106例。 1.2方法使用设备:安科公司0.2T永磁型MRI。操作步骤为:(1)注射器20ml和5ml各1支,10号针头1个,造影剂Gd-DTPA按患者体重0.2ml/kg备用。(2)先做SE、FSE、IR
高峰。垂体微腺瘤的血供与垂体一样是来源于次级门脉丛[6],但肿瘤血管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与正常垂体的血管有差别,腺瘤组织峰值低且出现晚,增强早期(30~120s)肿瘤信号低于正常垂体;中期(3~5min)肿瘤亦增强,与正常垂体不能分辨。卢光明等认为,大多数垂体微腺瘤的对比峰值在15s时[7]。提示增强扫描在15s内最有价值。本组病例甲组10例患者是在开科初期因对MR增强扫描知识了解不全面,护理人
均匀病灶)略 图4炎性假瘤(平扫:密度均匀强化)略 在肺内肿块中,恶性病灶较良性病灶增强明显,形态特点多呈不均匀性增强,以周围较中心区域更明显为其特点,见图1、图2。这主要是因为恶性肿块有丰富的血供,特别是肿块与肺组织交界面有更为丰富的血管网包绕之。其中心区域可有不同程度的液化坏死区,因而构成了周边较中心高,以及中心不均匀低密度影像。表现与恶性病灶相反,本组5例良性病灶均为均匀增强,见图3、
药品名称铟〔113mIn)拼音名Yin[113mIn]PantilinsuanZhusheye英文名COMPLEXINDIUM[113mIn]PENTETONATEINJECTION来源(分子式)与标准本品为铟[113mIn]标记的二乙撑三胺五甲撑膦酸的无菌溶液。 【制法】 临用前,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取所附泮替膦酸溶液1ml,注入氯化铟[113mIn]注射液(185~296MBq)中,混匀,再加
药物名称氯化铟[113mIn]药物别名氯化铟[113mIn]英文名称IndiumChloride[113mIn]说 明功用作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作者:
行延迟期扫描,延迟期扫描要根据病灶大小,性质及强化情况进行适当延长。4结论单螺旋CT肝脏三期增强扫描参数的设置,扫描时间的设置非常重要,扫描时间过早,造影剂充盈不足,扫描时间过迟,不能真实显示病灶供血情况,从而不能对病灶做出科学判断,以致错诊。只有严格掌握扫描时机,才能在CT机扫描速度较慢的情况下,仍能获得理想的增强效果,为肝脏疾病的定性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参考文献】1吕忠文,刘秀,刘景鑫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CT扫描与肺癌血管生成及肿瘤标志物的相关关系。方法未经治疗孤立性结节或肿块肺癌患者20例,进行动态CT增强扫描和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检测,并对其中手术获取的大体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抗CD34标记计数单位面积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首过时间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敏感度75.62%、特异度82.32%、准确率80.20%;肺腺癌的动态扫描的峰值(PH)为(46.13±11.67)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椎弓峡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目前腰椎滑脱症CT扫描方法国内尚无统一标准[1]。通常使用椎间盘薄层扫描,这种方法检查的是椎间盘病变,常将椎弓峡部遗漏,给CT诊断该症带来困难。本研究采用平行法与垂直法CT扫描观察腰椎滑脱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腰椎滑脱症病人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38~81岁,平均57岁。 1.2检
【摘要】目的探讨心里干预对儿童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220例3~10岁患儿,110例采取心理干预扫描,常规组110例不干预扫描,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后,患儿配合程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扫描前及扫描中,对患儿实施心理干预,对于提高图像质量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儿童;心理干预Influenceofpsychologicalint
为64.7%(11/17)。延迟扫描呈稍低信号及低信号为94.1%(16/17)。结论低场MR平扫多种序列均能很好发现肝内小结节性病灶,以STIR最为敏感。肝脏的三期增强扫描能反映原发性小肝细胞癌供血特点,并能与肝内其他结节性病灶做出鉴别诊断。 【关键词】低场MR;多序列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原发性小肝细胞癌 Thevalueoflow-levelMRfordiagnosisofprimar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磁共振、冠脉造影及核素扫描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存活状态进行综合研究,以利于临床合理全面地评价各影像学检查结果。方法12例超声发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失常患者,全部行冠脉造影检查。其中11例进行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检查,10例进行磁共振及核素扫描。根据左室短轴冠脉供血区域的不同划分心肌运动节段。结果26个冠脉造影阳性结果中,超声发现其中16个供血区节段性室壁运动失常;有5处冠脉造影
阻力减小。抑制肾素、醛固酮分泌。不减少肾血流量盐酸可乐定0.075~0.15mg,3次/d,以后可增至每次0.15~0.30mg;甲基多巴250mg,4次/d,最多不宜超过3g/d服用可乐定后30min血压开始下降,2~4h降压作用最大,作用维持4~24h。对不同体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降低作用。甲基多巴服后2~5h起效,作用可维持24h疲乏、嗜睡、性功能减退、可逆性肝损害、狼疮样综合征(甲基多
【摘要】目的探索单层螺旋CT在增强扫描时的最佳期相设置条件。方法对180例不同身高、体重的患者采用“三定”即定速、定量、定时间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结果在对动脉期、门脉期的动态扫描研究发现:动脉期在22~25s、门脉期在55~60s之间时可得到理想图像。结论选用该期扫描可获得满意的影像学资料信息,对明确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双期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图像后处理 Studyonth